字好书
苏幕遮·怀旧

《苏幕遮·怀旧》

时间: 2025-05-07 21:44:11

诗句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44:11

原文展示:

苏幕遮·怀旧
作者: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天空是碧蓝的,大地上满是黄叶。
秋色与水波连成一片,水面上飘荡着寒烟的翠绿。
山影映照着斜阳,天与水相接。
无情的芳草,依然在斜阳之外。
我的故乡之魂在黯淡中追逐着旅途的思绪。
夜夜除非美梦留人入睡。
高楼上的明月,不要独自倚靠。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的泪水。

注释:

  • 碧云天:晴朗的天空,云彩如碧玉般清澈。
  • 黄叶地:地面上的黄叶,象征秋天的来临。
  • 寒烟翠:水面上笼罩着寒烟,映照出翠绿的颜色。
  • 黯乡魂: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相思泪:因思念而流下的泪水。

典故解析:

  • 明月楼高:月亮高挂,常象征着思念与孤独。
  • 酒入愁肠:饮酒以解愁,但愁绪却化为眼泪,表现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以其政治理想和文学成就而闻名。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范仲淹晚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的挫折与孤独感。

诗歌鉴赏:

《苏幕遮·怀旧》以其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打动人心。开篇的“碧云天,黄叶地”描绘出秋天的宁静与凄凉,仿佛一幅静谧的画卷。同时,诗中“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将水与天相连,暗示着诗人心中那份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感悟。随着意境的深入,情感也愈加浓烈,尤其在“黯乡魂,追旅思”中,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旅途的孤独感愈发明显。

最后两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则是将个人情感升华至普遍的共鸣,酒本是解愁的良药,却也成了思念的催化剂。整首词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上则在宁静中透出一抹哀伤,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故乡的深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碧云天,黄叶地:描绘秋天的景象,清新而略带萧瑟。
    •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秋色与水波交融,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愁。
    • 山映斜阳天接水:山影与斜阳相接,形成美丽的画面。
    •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即使是芳草也显得无情,暗示思乡之情。
    • 黯乡魂,追旅思:对故乡的思念在心中久久萦绕。
    •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希望美梦能让人入睡,反映出对安宁的渴望。
    • 明月楼高休独倚:明月照耀在高楼上,诗人不应孤独倚靠。
    •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饮酒解愁,愁苦却变成思念的泪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的景象比作思乡之情。
    • 对仗:如“碧云天,黄叶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芳草被形容为无情,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深切的思乡情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远,令人共鸣。

意象分析:

  • 碧云:象征清新与宁静。
  • 黄叶:象征衰败与离别。
  • 寒烟:象征孤独与思念。
  • 明月:象征思乡与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碧云天,黄叶地”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中,诗人用什么来解愁?

    • A. 诗
    • B. 酒
    • C. 花
    • D. 风

答案

  1. C. 秋天
  2. B. 酒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样表达思乡与人生感慨。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展现对时代的思索与情感。

诗词对比

  •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李白《静夜思》:两者均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但范仲淹更多地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李白则通过月光的映照传达了简单而纯粹的思乡情。

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起首“碧云天,黄叶地”两句,即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从碧天广野到遥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笼罩这一层翠色的寒烟。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辩,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寒烟翠”。“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与人的秋意感受。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辽阔而多彩的秋色图。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傍晚,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接这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映照不到的天边。这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这里的芳草,虽未必有明确的象喻意义,但这一意象确可引发有关的联想。自从《楚辞·招隐士》写出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以后,在诗词中,芳草就往往与乡思别情相联系。这里的芳草,同样是乡思离情的触媒。它遥接天涯,远连故园,更在斜阳之外,使瞩目望乡的客子难以为情,而它却不管人的情绪,所以说它“无情”。到这里,方由写景隐逗出乡思离情。   整个上片所写的阔远秾丽、毫无衰飒情味的秋景,在文人的笔下是少见的,在以悲秋伤春为常调的词中,更属罕见。而悠悠乡思离情,也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写来毫不着迹。这种由景及情的自然过渡手法也很高妙。   过片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思”。“乡魂”与“旅思”意思相近。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愁之深自见。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九字作一句读。说“除非”,足见只有这个,别无他计。言外之意是说,好梦做得很少,长夜不能入眠。这就逗出下句:“明月高楼休独倚。”月明中正可倚楼凝思,但独倚明月映照下的高楼,不免愁怀更甚,不由得发出“休独倚”的慨叹。从“斜阳”到“明月”,显示出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楼高”“独倚”点醒上文,暗示前面所写的都是倚楼所见。这样写法,不仅避免了结构与行文的平直,而且使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抒情融为一体。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泪,这真是欲遣乡思反而更增乡思之苦了。结拍两句,抒情深刻,造语生新。作者另一首《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则翻进一层,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写得似更奇警深至,但微有做作态,不及这两句自然。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的触发下发展到高潮,词也就在这难以为怀的情绪中黯然收束。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的方式,其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秾丽之景、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体说来,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小院新凉 好事近·马首望青山 天仙子·月落城乌啼未了 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 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 点绛唇·咏风兰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 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 虞美人·黄昏又听城头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苦中作乐 高字旁的字 丿字旁的字 春色恼人 鸦雀无闻 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丁真永草 猯洲 剪切形变 衣字旁的字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林占 包含证的成语 武移 言字旁的字 留下 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