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镇海楼次亦云韵

《镇海楼次亦云韵》

时间: 2025-05-02 12:33:37

诗句

危阑独倚动愁颜,突兀高楼霄汉间。

急水与天争入海,乱云随日共沈山。

未知婚嫁何时毕,安得帆樯自此还。

烟树怜人频望远,一丛东北隐乡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3:37

原文展示:

危阑独倚动愁颜,
突兀高楼霄汉间。
急水与天争入海,
乱云随日共沈山。
未知婚嫁何时毕,
安得帆樯自此还。
烟树怜人频望远,
一丛东北隐乡关。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愁苦的面容随风摇动。
这座高楼巍峨耸立在云天之间。
急流的河水与天空争着奔向大海,
纷乱的云彩随着太阳一同沉入山间。
我不知道何时才能完成婚嫁,
又如何能让船只早日归来呢?
烟雾缭绕的树木让我频频向远方眺望,
在东北方向有一丛隐约的故乡边界。

注释:

字词注释:

  • 危阑:高高的栏杆。
  • 愁颜:愁苦的面容。
  • 突兀:高耸的样子。
  • 霄汉:指高空,天。
  • 急水:急流,奔腾的水流。
  • 帆樯:船帆和船桅。
  • 烟树:树木被烟雾笼罩。
  • 乡关:故乡的边界或乡村。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乱云随日共沈山”意指日落时分,云彩和山影交融,常见于古诗中描绘自然景色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正澍,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结合为特征,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作者的旅途中,或许是在某个高楼望远时的感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际遇的无奈。

诗歌鉴赏:

《镇海楼次亦云韵》是方正澍的一首抒情诗,通过高楼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首句“危阑独倚动愁颜”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忧伤的氛围,诗人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愁苦的表情让人心生怜惜。接下来的描写中,高楼的“突兀”与“霄汉”形成鲜明的对比,既有一种孤高的气势,也暗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急水与天争入海,乱云随日共沈山”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变幻,急流奔涌与天际交融,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波动与不安。诗人在自然的伟大面前,感到渺小与无奈,尤其是后两句“未知婚嫁何时毕,安得帆樯自此还”,无不透露出对未来的迷茫与对人生的思考。

最后两句提到“烟树怜人频望远,一丛东北隐乡关”,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仿佛在烟雾中,故乡的轮廓若隐若现,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爱情与故乡的复杂情绪,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危阑独倚动愁颜:诗人独自倚靠在高栏杆上,面露愁苦之色。
  • 突兀高楼霄汉间:高楼巍峨耸立,与天空相接。
  • 急水与天争入海:急流奔向大海,似乎与天空竞争。
  • 乱云随日共沈山:云彩随日落而沉,山影随之变幻。
  • 未知婚嫁何时毕:对婚姻的未来感到不确定。
  • 安得帆樯自此还:渴望船帆能早日归来。
  • 烟树怜人频望远:烟雾弥漫的树木让人频频眺望远方。
  • 一丛东北隐乡关:东北方向隐约可见的故乡。

修辞手法:

  • 比喻:急水与天争入海,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象。
  • 拟人:烟树怜人,赋予树木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色彩。
  • 对仗:如“急水与天争入海,乱云随日共沈山”,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思乡与对未来的迷茫展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着孤独与高远。
  • 急水:象征着人生的急促与变幻。
  • 乱云:象征着复杂的情感与不安。
  • 烟树: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与隐约的回忆。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美,也承载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危阑”指的是什么?
    A. 低栏杆
    B. 高栏杆
    C. 树木
    D. 山峰

  2. 诗人对未来婚嫁的态度是什么?
    A. 期待
    B. 不确定
    C. 满足
    D. 忽视

  3. “烟树怜人频望远”中“怜”字的含义是?
    A. 憎恨
    B. 关心
    C. 忽视
    D. 反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同样表现孤独与思乡之情。
  • 李白《夜泊牛津口》:描绘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镇海楼次亦云韵》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

  • 两首诗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方正澍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而李白则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方正澍的诗中富有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而李白的诗则更直接、情感更为浓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情感解读》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二十初度 乱后归家 其一 和钟西耘庶常德祥律门感怀诗 和钟西耘庶常德祥律门感怀诗 和钟西耘庶常德祥律门感怀诗 和钟西耘庶常德祥律门感怀诗 和钟西耘庶常德祥律门感怀诗 和钟西耘庶常德祥律门感怀诗 羊城感赋六首 羊城感赋六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裳服 荨麻 汽艇 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明镜不疲 盐义仓 蝇利 黹字旁的字 户字头的字 包含唇的成语 风韵犹存 角字旁的字 是非只为多开口 不容置喙 髟字旁的字 酉字旁的字 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笃新怠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