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3:01
原文展示:
偶作空房寓,频成假日从。平生壮诗胆,一见怯谭锋。天地虽云碍,江湖讵不容。终南捷径绝,衡岳卧图逢。
白话文翻译:
偶然间在空房中寓居,频繁地度过假日。平生壮志满怀写诗的胆量,但一见到辩论的锋芒就感到胆怯。天地之间虽有阻碍,江湖却怎能不容纳我。终南山的捷径已断绝,却在衡山卧图的相遇中找到新的机遇。
注释:
- 偶作空房寓:偶然间在空房中居住。
- 频成假日从:频繁地度过假日。
- 壮诗胆:指有写诗的勇气和胆量。
- 怯谭锋:害怕辩论的锋芒。
- 天地虽云碍:天地之间虽有阻碍。
- 江湖讵不容:江湖怎能不容纳我。
- 终南捷径绝:终南山的捷径已断绝。
- 衡岳卧图逢:在衡山卧图的相遇中找到新的机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心境和对未来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某个假日,偶然寓居于空房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情与对辩论的畏惧,以及对未来出路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壮诗胆”与“怯谭锋”,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他对诗歌创作充满热情和勇气;另一方面,他又害怕面对辩论的挑战。诗中的“天地虽云碍,江湖讵不容”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社会的适应。最后两句“终南捷径绝,衡岳卧图逢”则暗示了作者对未来出路的重新思考和新的希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偶作空房寓”,表达了作者偶然寓居于空房的情景,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
- 次句“频成假日从”,说明作者频繁地度过假日,暗示了生活的单调与重复。
- 第三句“平生壮诗胆”,展现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勇气。
- 第四句“一见怯谭锋”,表达了作者对辩论的畏惧,形成鲜明对比。
- 第五句“天地虽云碍”,表达了作者对天地间阻碍的认知。
- 第六句“江湖讵不容”,表达了作者对江湖自由的向往。
- 最后两句“终南捷径绝,衡岳卧图逢”,暗示了作者对未来出路的重新思考和新的希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壮诗胆”与“怯谭锋”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
- 象征:“天地虽云碍,江湖讵不容”中的“天地”与“江湖”象征了社会与个人的自由。
- 转折:“终南捷径绝,衡岳卧图逢”中的转折,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新希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个人内心的矛盾与对未来的期待。作者通过对比自己的诗歌热情与对辩论的畏惧,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未来的重新思考,表达了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空房:象征孤寂与孤独。
- 假日:象征生活的单调与重复。
- 天地:象征社会与现实的阻碍。
- 江湖:象征个人的自由与适应。
- 终南捷径:象征传统的出路。
- 衡岳卧图:象征新的机遇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壮诗胆”与“怯谭锋”形成了什么修辞手法?
A. 对比
B. 比喻
C. 拟人
D. 对仗
- 诗中的“天地虽云碍,江湖讵不容”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向往?
A. 自由
B. 辩论
C. 诗歌
D. 孤独
- 诗中的“终南捷径绝,衡岳卧图逢”暗示了作者对什么的重新思考?
A. 未来出路
B. 诗歌创作
C. 辩论技巧
D. 社会现实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呈黄永新希二首》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思考与期待,但赵蕃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内心的矛盾与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人传记》:介绍了赵蕃的生平与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