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4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41:28
不潠田将获,东屯稼亦收。
厌烦吾老矣,为众子行不。
一粒生何处,千箱庆有秋。
灌溪明月饭,今日已无愁。
这片田地即将收获,东边的稻谷也已经成熟。
我对年老感到厌倦,难道要为众多子女而奔波吗?
一粒粮食生长在哪里,千箱粮食庆贺丰收的秋天。
灌溪边明亮的月光下,今天我已无忧无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显著的典故,但“丰收”与“明月”象征着农民的辛劳与希望,体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
作者介绍:朱翌,宋代诗人,生活在士大夫阶层,多以田园诗闻名,作品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尤其关注农民的生存状态及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的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反思,体现了对丰收的喜悦与对老年的厌倦,表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朱翌的《遣僧澄收刈潼阳》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作,透过简练的语言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首句“不潠田将获”以自然景象为引,展示了丰收的希望,接着“东屯稼亦收”则暗示着农田的丰盈,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满足感。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流露出对年老的无奈与厌倦,尤其是“厌烦吾老矣,为众子行不”这一句,表现了对家庭责任的苦恼与对自我生命的反思。
诗中“一粒生何处,千箱庆有秋”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成果与丰收的喜悦,表达出对自然规律与生命轮回的理解。最后一句“灌溪明月饭,今日已无愁”则以宁静的夜晚景象结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释然与满足,似乎在说:尽管生活有苦,但在丰收的喜悦中,所有的忧愁都烟消云散。
整体而言,这首诗在细腻的情感表达与自然景物的描绘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生命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丰收的快乐与对年老的无奈,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体现了诗人的淡然与豁达。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东屯稼亦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喜悦
C. 绝望
“厌烦吾老矣”中,诗人感到厌倦的是什么?
A. 工作
B. 年老
C. 家庭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丰收的喜悦与人生的感慨
C. 对个人成功的庆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朱翌与陶渊明的田园诗有相似之处,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但朱翌的诗更突显对家庭责任的纠结,而陶渊明则更加强调个体的内心宁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