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4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42:08
挂冠
作者:李瓘
古云学古斯入官,我见学易而官难。
平生透破梦觉关,本来面目只儒酸。
吾亲不侍若为欢,不如归去卧林间。
殿前三策沥忠肝,多谢皇恩天地宽。
戏衫卸下白衣还,扁舟飞过子陵滩。
前修亦有逋与抟,圣世与之俱空闲。
何物种放太厚颜,山鬼移文伐其奸。
此行无复出闽山,休音息影谷之盘。
今朝酾酒酹雩坛,便向钱塘门挂冠。
有手须搴龙衮衣,有头须叩九阶墀。
有口须读离骚词,有腹须饱商山芝。
有身不愿挂绿皮,笑问此身到何之。
石室山之颠,重湖水之湄,
陶公云乐夫天命复奚疑。
古人说学习古代的经典可以入官,但我认为学习容易而当官却难。
我一生中透彻理解了梦的关卡,发现自己本来的面目只是个书生。
我的亲人不在身边与我共享快乐,不如回归自然,卧在林间。
在殿前三次进言,倾洒忠心,感谢皇恩,天地宽广。
卸下戏服,换上白衣,乘小舟飞过子陵的滩涂。
前辈们也有逃避和隐居,圣明的时代和他们一样都显得闲暇。
何物让人如此厚颜无耻,山中的鬼神移文来斩其奸。
此行再也不想走出闽山,愿在这谷中静音息影。
今朝酌酒祭坛,准备在钱塘门挂上官冠。
有手的人应当攀登龙袍,有头的人应叩拜九阶的台阶。
有口的人应吟诵《离骚》的诗句,有腹的人应饱食商山的灵芝。
我这身不愿再挂绿皮,笑问这身到何处去。
在石室山顶,重湖水边,
陶渊明曾云:快乐在于天命,何必多疑?
作者介绍:李瓘,宋代诗人,曾任职于官场,但对官场的虚假和纷扰感到厌倦,最终选择隐居。他的诗作往往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瓘对官场的失望与厌倦之际,表达了他渴望归隐和追求自由生活的心声。在当时,官场腐败,士人多感失望,因此他选择放弃名利,寻求心灵的宁静。
《挂冠》是李瓘对官场生活的一种反思与批判,体现了他对名利的超然与对内心自由的向往。诗中开头提到“学古斯入官”,反映出他对传统士人理想的认识,但随即又提出“学易而官难”,体现出他对现实的深刻领悟。李瓘将自己一生的追求与感悟浓缩在这首诗中,他意识到真正的自由与快乐在于回归自然,而非追逐名利。
在诗中,李瓘通过丰富的意象如“白衣”、“扁舟”、“龙衮衣”等,营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气氛,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用“今朝酾酒酹雩坛”来表达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同时也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清新,展现了李瓘作为一个士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赋予了读者一种深刻的思考。诗的最后,李瓘通过陶渊明的名句,进一步强调了对天命的顺应以及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追求内心自由的思想,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虚伪与不公,反映了士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挂冠》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龙衮衣”象征什么?
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详细解析了《挂冠》这首诗的原文、翻译、注释、背景与鉴赏等,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