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7:56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
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
夏日的水亭,凉爽的空气弥漫,
我悠闲地划着小船,傍晚时分经过这里。
溪水的倒影映出松树和竹子,
潭水的清香飘散,伴随着睡莲的气息。
乡下的小孩在酒醉后舞动身姿,
山中的鸟儿也在助兴,唱着欢快的歌。
幽静的景致还没有完全欣赏,
烟霞的光影,夕阳又将如何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水边的美丽画卷,展现了自然风光与人类活动的和谐。诗中提到的“松竹”、“芰荷”等意象,都是古人喜爱的自然元素,体现了文人对于清雅生活的追求。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是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以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结合著称,擅长描绘山水田园之美,风格清新自然。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时值盛夏,诗人乘舟经过水亭,感受到自然的清凉与宁静,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及对生活的闲适态度。诗中展现了乡村生活的乐趣与人与自然的和谐。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是一首充满夏日气息的田园诗,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水亭附近的宁静景象,表现出他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生活的享受。首句“水亭凉气多”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凉宜人的环境,接着通过“闲棹晚来过”展示了诗人悠闲的心态,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
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将自然的美景与芳香展现得淋漓尽致,构筑了一个和谐的自然世界。这里的松竹与睡莲,不仅仅是自然景物,更是诗人心灵的寄托,象征着清雅与高洁的品格。
接续的“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则将人们的欢声笑语引入其中,描绘出一种生动而乐观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最后的“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则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思考,既有对夕阳西下的惋惜,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令人感受到诗人心中的淡淡忧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田园诗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闲适态度,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野童”指的是:
A. 城里的孩子
B. 乡村的孩子
C. 学校的学生
D. 老人的伴侣
“潭香闻芰荷”描绘了什么景象?
A. 雨天的情景
B. 夏日的清香
C. 秋天的落叶
D. 冬天的雪景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忧伤
B. 欢快
C. 失落
D. 悲伤
答案:
王维《山居秋暝》与孟浩然的《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秋天的静谧与孤寂,而孟浩然则表现出夏日的生机与欢乐。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但情感基调却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