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6:16
避地
作者: 韩偓 〔唐代〕
西山爽气生襟袖,
南浦离愁入梦魂。
人泊孤舟青草岸,
鸟鸣高树夕阳村。
偷生亦似符天意,
未死深疑负国恩。
白面儿郎犹巧宦,
不知谁与正乾坤。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身处西山,感受到清爽的气息,衣袖轻拂,同时也被南浦的离愁所扰,梦中思念流淌。诗人独自停泊在青草岸边的小舟上,听到高树上的鸟鸣,夕阳映照着村庄。诗人感叹自己活着仿佛是上天的安排,心中却对未能死去深感怀疑,觉得自己辜负了国家的恩情。最后,他提到那些年轻的官员们还在忙于仕途,却不知道谁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安定。
作者介绍:韩偓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字景文,号石林。他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抒情诗,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背景下,诗人感受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在感慨人生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避地》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诗。开篇描绘了自然景色,西山的清爽气息和南浦的离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中“人泊孤舟青草岸”一句,既描绘了孤独的环境,也隐喻了诗人对社会的疏离感。鸟鸣和夕阳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哀愁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接下来的“偷生亦似符天意,未死深疑负国恩”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国家的责任感。诗人活着仿佛是上天的安排,然而他心中却对这种生存感到疑惑,觉得自己未能为国家尽责,反而辜负了国家的恩情。
最后两句“白面儿郎犹巧宦,不知谁与正乾坤”,则揭示了年轻官员的无知与自满,暗含对他们的批评。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反映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以及对未来的思考,给人以深远的感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思索。
诗词测试:
诗中“西山爽气生襟袖”表达了什么情感?
“偷生亦似符天意”中,诗人对生命的态度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白面儿郎”主要指的是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韩偓的《避地》和杜甫的《春望》,两者均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但韩偓更侧重于个人感受与自然的结合,而杜甫更强调社会的动荡与国家的忧虑。两首诗在情感基调和主题思想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