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1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6:32
论诗三十首
元好问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全诗翻译:
在窘迫的境地中彼此相对却又无法前进,唱和的交流再也无法见到昔日的贤人。尽管我也有气吞云霄的才华,但俯瞩仰望之间,看到的也只是可怜的人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前贤”指的是历史上那些有成就的文人,反映了作者对古代诗人的追慕与忧虑。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池,元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擅长诗、词、文,尤其以诗名世,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和历史感。其风格兼收并蓄,受到了唐诗和宋词的影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衰退之时,作者对当时文人境遇的感慨,以及对古代贤人的思念,表现出一种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这首诗以一种沉重而又充满感慨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当下文人境遇的深切思考。开头两句“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描绘了文人之间的相互困境,作者感受到的是一种无奈与失落,仿佛在暗示当前文人之间的交流已经不再如昔日般活跃与有趣。这里的“前贤”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当下文化状况的反思。
后两句“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则展示了作者的自我剖析,尽管他拥有凌云之笔,但在现实中却只能无奈地俯仰于他人之下。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对个人才华与社会环境之间冲突的思考。
总体而言,此诗不仅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感受的诗作,更是一种对文化传承、文人精神的深刻反思。它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古代文人的怀念,同时也对当下的文化环境感到忧虑与不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文人境遇的忧虑,对古代文人的怀念,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对时代变迁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前贤”指的是:
A. 当代文人
B. 古代贤人
C. 未来的诗人
D. 诗人的朋友
“纵横自有凌云笔”中的“凌云笔”比喻什么?
A. 书法
B. 高超的文才
C. 诗歌的流行
D. 生活的压力
全诗的主题主要是:
A. 个人的才华
B. 社会的繁荣
C. 对古代文人的怀念
D. 诗词的流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进行比较,王维的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宁静,而元好问的诗则展现了对文化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截然不同,但都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