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

《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

时间: 2025-05-02 15:42:08

诗句

同时献赋久无人,握手悲欢迹已陈。

它日白衣霄汉志,暮年朱绂水云身。

虚容剑几今长夜,小隐山林只旧春。

岂惜埋辞追往事,齿衰才尽独伤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42:08

原文展示:

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
王安石

同时献赋久无人,
握手悲欢迹已陈。
它日白衣霄汉志,
暮年朱绂水云身。
虚容剑几今长夜,
小隐山林只旧春。
岂惜埋辞追往事,
齿衰才尽独伤神。

白话文翻译:

同在此地共赋诗,已久无人来相聚。
握手时的悲欢已成往事,
未来白衣飘飘的志向,
如今却是朱绂之身在水云之间。
虚空的剑已在漫漫长夜,
隐居山林的旧春已不再。
何必埋藏辞句追忆往昔,
可惜年华已逝,心中独自伤感。

注释:

  • 虞部:古代官名,指掌管文书的官员。
  • 白衣:象征隐士,志向高远。
  • 朱绂:指官服,象征官场生活。
  • 虚容:意指内心的空虚。
  • 小隐:指隐居生活,追求宁静。
  • 齿衰:年龄渐长,牙齿衰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以其改革思想和文学成就闻名,尤其在诗词方面,王安石的作品风格独特,常融入政治、社会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写于王安石辞官之际,表达了对友人谭君的怀念和人生感慨。诗中表现了对昔日交情的追忆,以及对未来和晚年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是一首情感真挚的挽辞,王安石通过回忆与友人的相聚,表现了生活的无常与人生的多舛。诗的开头提到“献赋久无人”,反映出人情的冷淡与时光的流逝,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远去的惋惜与孤独感。之后的“握手悲欢迹已陈”,更是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过往化为一种沉重的回忆。

诗中“它日白衣霄汉志,暮年朱绂水云身”对比鲜明,前者象征理想与抱负,后者则是对现实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失落,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妥协。

后面的“虚容剑几今长夜,小隐山林只旧春”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空虚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往昔春光的怀念。最后两句“岂惜埋辞追往事,齿衰才尽独伤神”则是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虽有对过往的追忆,但更显得无奈与孤独。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王安石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同时献赋久无人:昔日多次共赋诗,如今却久无人来。
  2. 握手悲欢迹已陈:握手时的悲欢已成为陈迹,时间已久。
  3. 它日白衣霄汉志:未来或有志向如白衣飘飘的隐士。
  4. 暮年朱绂水云身:晚年却只能身着官服,身处水云之间。
  5. 虚容剑几今长夜:虚空的心情与剑已在漫长的夜晚。
  6. 小隐山林只旧春:隐居山林的理想与旧日春光已逝。
  7. 岂惜埋辞追往事:何必为往事而埋藏辞句。
  8. 齿衰才尽独伤神:年老时才思已尽,内心独自伤感。

修辞手法:

  • 对比:如“白衣”与“朱绂”的对比,表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象征:如“白衣”象征高洁的志向,“朱绂”象征官场生活的束缚。
  • 排比:整首诗情感层层递进,表现出对往事的回忆与对未来的忧虑。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友谊的珍视,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对友人的怀念,诗人传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惋惜与对未来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 白衣:象征隐士与理想,表达人生追求的高远。
  • 朱绂:象征官场与现实,反映出对权力的依赖与挣扎。
  • :象征理想与才华,表达出对自我价值的反思。
  • 山林:象征隐逸的生活,寄托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白衣”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官场生活
    • B. 高洁的志向
    • C. 战士
    • D. 贫穷
  3. 诗中对“朱绂”的描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权力的向往
    • B. 对官场的无奈与失落
    • C. 对自由的追求
    • D. 对财富的渴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赠汪伦》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赠汪伦》:同样表达对友情的珍惜,充满豪情与怀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虽主题相似,但更注重家庭与亲情的思念。

王安石的《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在表达友谊的深情和人生的哲思上,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李白、杜甫等人的诗作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比。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怀陶云汀内翰 寄春槁 过方山 题沃洲山字岩 昨承彦卿先生过访,赋此志幸,即次彦翁贻竹宾韵 同日詶仰菶斋 东沈作宾 东金子山 黄紫卿观海图张怀白书 冠英吴大将赴真州陈云乃司马之招,吴门金子山为作江干送别图以壮其行,拈此题后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角吻 临渴穿井 骨字旁的字 逐影随波 聿字旁的字 不能赞一辞 邪陂 支字旁的字 卜字旁的字 同心协力 仰开头的成语 餔糟啜漓 归老田间 牤牛 一夜夫妻百日恩 禾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