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4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42:08
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
王安石
同时献赋久无人,
握手悲欢迹已陈。
它日白衣霄汉志,
暮年朱绂水云身。
虚容剑几今长夜,
小隐山林只旧春。
岂惜埋辞追往事,
齿衰才尽独伤神。
同在此地共赋诗,已久无人来相聚。
握手时的悲欢已成往事,
未来白衣飘飘的志向,
如今却是朱绂之身在水云之间。
虚空的剑已在漫漫长夜,
隐居山林的旧春已不再。
何必埋藏辞句追忆往昔,
可惜年华已逝,心中独自伤感。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以其改革思想和文学成就闻名,尤其在诗词方面,王安石的作品风格独特,常融入政治、社会及个人情感。
《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写于王安石辞官之际,表达了对友人谭君的怀念和人生感慨。诗中表现了对昔日交情的追忆,以及对未来和晚年生活的思考。
《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是一首情感真挚的挽辞,王安石通过回忆与友人的相聚,表现了生活的无常与人生的多舛。诗的开头提到“献赋久无人”,反映出人情的冷淡与时光的流逝,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远去的惋惜与孤独感。之后的“握手悲欢迹已陈”,更是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过往化为一种沉重的回忆。
诗中“它日白衣霄汉志,暮年朱绂水云身”对比鲜明,前者象征理想与抱负,后者则是对现实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失落,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妥协。
后面的“虚容剑几今长夜,小隐山林只旧春”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空虚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往昔春光的怀念。最后两句“岂惜埋辞追往事,齿衰才尽独伤神”则是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虽有对过往的追忆,但更显得无奈与孤独。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王安石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
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友谊的珍视,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对友人的怀念,诗人传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惋惜与对未来生活的无奈。
王安石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白衣”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对“朱绂”的描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王安石的《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在表达友谊的深情和人生的哲思上,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李白、杜甫等人的诗作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