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方山

《过方山》

时间: 2025-05-06 17:48:36

诗句

三十年来岁月虚,偶因烽火过禅庐。

白云不断人行路,消受松风一夜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48:36

原文展示

过方山
边大绶 〔清代〕

三十年来岁月虚,
偶因烽火过禅庐。
白云不断人行路,
消受松风一夜余。

白话文翻译

这三十年来的岁月如同虚幻,
偶尔因为战乱途经禅庐。
白云不断,人在路上行走,
在松风中消磨了一夜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烽火:指战乱或战争,古时用烽火传递战争消息。
  • 禅庐:指佛教的寺庙或隐居的地方,通常是禅宗的修行之地。
  • 松风:指松树间的微风,象征清新宁静的自然环境。
  • 消受:在此处指在某种环境中消磨时间、享受。

典故解析
“烽火”是古代传递战争消息的标志,诗中提到的“禅庐”则让人联想到隐士与修行者的生活,反映出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边大绶,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反映出战乱带来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偶然经过一个禅宗寺庙,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无奈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表现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过方山》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战乱的无奈。三十年间的岁月如梦,作者通过“烽火”一词引入了战争的背景,暗示了其生活的动荡不安。在经过“禅庐”时,诗人似乎感受到了宁静的力量,尽管外有烽火,但内心依然渴望一份平和。

“白云不断人行路”则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白云悠悠,行人漫步,象征着一种无尽的生命旅程。最后一句“消受松风一夜余”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依恋与享受,松风的轻拂仿佛在安抚他内心的焦虑。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战争与和平、动荡与宁静的强烈对比,深刻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十年来岁月虚:表达了对过去三十年时间的无奈与虚幻的感慨。
  • 偶因烽火过禅庐:因战乱而被迫经过禅庐,暗含对战乱的无奈与对宁静的渴望。
  • 白云不断人行路:描绘了行人在路上的景象,象征着人生旅途的漫长与流动。
  • 消受松风一夜余:在松风中度过的夜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依恋与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岁月比作虚幻,强调时间的无情。
  • 对仗:如“烽火”与“禅庐”的对比,深入表达了内心的挣扎。
  • 意象:白云、松风等意象传达出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浮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战争与宁静生活,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深刻而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自由、安宁与无尽的时间。
  • 松风:象征自然的宁静,反映内心的平和与安逸。
  • 烽火:象征战争与动荡,带来无奈与苦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烽火”指的是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自然
    D. 家乡

  2. 诗中“消受松风一夜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享受宁静
    C. 怀念过去
    D. 渴望出游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宁静,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 李白《静夜思》:对时间流逝和思乡情感的深刻表达。

诗词对比

  • 比较边大绶的《过方山》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边大绶更强调对岁月和战争的感慨,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边大绶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虞守感秋二首 诗人 罢刘岩酒库 拄杖 秋园谩赋呈方叔 浣溪沙 特立夜直读荆公客至当饮酒篇感而有赋 偶题 刘益之判院挽章 使北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贝字旁的字 烈火烹油 走字旁的字 狐死兔泣 鼻字旁的字 学无所遗 皿字底的字 无所忌讳 低限 包字头的字 应答如注 百花争艳 一日三覆 戴冠郎 包含矛的词语有哪些 收视反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