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3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34:01
范雎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范雎相秦倾九州,一言立断魏齐头。
世间祸故不可忽,箦中死尸能报雠。
范雎在秦国权倾九州,他的一句话就能决定魏国和齐国的命运。
世间的祸患不可忽视,埋在棺木中的尸体也能为仇恨复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范雎与秦昭王关系密切,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局势,体现了其政治智慧和手段。此诗通过范雎的形象,反映了权臣对国家命运的影响,以及对世间仇恨的警示。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以“变法”著称,提倡改革,倡导实用主义,诗词风格多样,富有政治和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安石的政治生涯中,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借范雎之事,表达对权力游戏的思考,以及对人性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
《范雎》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权臣的形象,范雎的智谋与权力使他能在秦国肆意掌控局势,显示了权力的威慑力和决断力。第一句“范雎相秦倾九州”,不仅展示了范雎个人的成就,也反映了当时国家的政治格局。接着,“一言立断魏齐头”进一步强调了权力集中于少数人手中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暗示着政治决策的迅速与残酷。
在后两句中,王安石则转向对仇恨和复仇的警示,认为即使是埋藏已久的仇恨也可能在某个时刻被激发,带来灾难。因此,诗的最后一句“箦中死尸能报雠”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深重仇恨,警示人们必须正视和解决这些潜在的危机。
整首诗通过范雎的事迹,深刻地探讨了权力、决策与仇恨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王安石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范雎的故事,探讨了权力的集中和人性中的仇恨,传达出一种对权力游戏的警惕及对社会潜在危机的深思。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核心,反映了权力的复杂性和人性深处的暗面。
诗词测试
“范雎相秦倾九州”中的“倾”字意思是:
A. 倾斜
B. 倾覆
C. 倾向
D. 倾倒
“世间祸故不可忽”中的“忽”字的意思是:
A. 忘记
B. 忽视
C. 轻视
D. 疏忽
“箦中死尸能报雠”中的“箦”指的是:
A. 棺材
B. 坟墓
C. 葬礼
D. 祭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范雎》和杜甫的《登高》均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前者侧重于政治权力的影响,后者则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和情感基调却各有不同。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可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