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4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49:14
《昭亭山》
作者:梅尧臣 〔宋代〕
曰山何必高,要在出云雨。
昭亭非峻峰,雄雄若蹲虎。
旱岁一来祠,霈然随沥酤。
有草牧尔牛,有薪资尔斧。
有溪出其阴,有潭在其坞。
兽则貛与貉,鱼则鲂舆鱮。
山雏水羽声,下上相杂伍。
呼名如谦恭,号叫若怒侮。
崖竹或节疏,岭松或腹腐。
巨蜂结层房,养子窟深土。
何事山中人,采以为市贾。
其容固已多,其忍吾未取。
这首诗在说,山不一定要高,关键在于能否带来云雨。昭亭山并不算高峻,但气势雄浑,像是一只蹲伏的老虎。干旱的年份,一旦下雨,雨水会如同酒一样,随之而来。山中有青草,可以放牧牛群,有木柴可供砍伐。有溪流从山的阴面流出,有潭水位于山的深处。山中有貛和貉这样的野兽,水中则有鲂鱼和鳅鱼。山的雏鸟和水边的鸟鸣声,交错在一起。呼喊的名字显得谦恭,叫喊却又像是愤怒和侮辱。崖上的竹子有些节疏,山岭上的松树有些腐朽。巨大的蜜蜂在深土中结巢,养育自己的幼虫。山中人做什么呢?在这里采集以便交易。尽管山中的资源已经丰富,但我却并不想去获取。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蕉窗,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梅尧臣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思考之时,体现了他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诗中反映了他对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昭亭山》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诗人通过对山的形态、生态和人文的细致描绘,表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与思考。诗的开头便指出山的高度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它能否产生云雨,寓意着自然的功能和价值。接着,梅尧臣描绘了山中的各种生物与生态,展现了山的丰富与生机。
诗中“旱岁一来祠,霈然随沥酤”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循环,雨水带来生机,给干旱的土地带来了希望。同时,诗人对山中生活的细致观察,让我们感受到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全诗结构严谨,意象生动,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崇敬。通过对自然的描写,梅尧臣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强调自然的和谐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与珍视。通过描写山的特征与生态,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昭亭山》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昭亭山”主要通过什么来体现其价值?
诗中提到的“兽则貛与貉,鱼则鲂舆鱮”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