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9:54
不向烟波狎钓舟,强亲文墨事儒丘。长安十二槐花陌,曾负秋风多少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和对往事的怀念。诗人不愿意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垂钓,却强迫自己去亲近那些文墨和儒学的事物。在长安的街道上,满是槐树的花朵,过去的秋风曾经带走了多少秋季的情怀。
诗中提到的“长安”是唐代的首都,代表着繁华和历史文化;“槐花”则是传统文化中的春天和生机的象征。而“秋风”则常常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韦庄(836年-910年),字子华,唐代诗人,后期五代时期的文学家。韦庄的诗作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秋天的景色和人情。他的作品多描绘个人的情感和社会的变迁。
《惊秋》创作于韦庄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个人经历了许多变故,诗中流露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惊秋》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感伤。诗的开头,“不向烟波狎钓舟”,展示了诗人对悠然自得生活的拒绝,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与困惑。接着提到“强亲文墨”,似乎是在暗示他被迫投身于儒学文化的重压之下,内心并不甘愿。
“长安十二槐花陌”是对繁华都市的一种怀念,槐花盛开的景象与秋风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诗人似乎在感叹,曾经的美好时光已经逝去,留下的只有秋风的凄凉。整首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在对过往的追忆中,感受到秋天的冷寂与人生的无常。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反映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缅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
意象词汇:
诗人不愿意在何处狎钓?
a) 河边
b) 烟波浩渺的水面
c) 客厅
诗中提到的城市是?
a) 洛阳
b) 长安
c) 杭州
“长安十二槐花陌”中的“槐花”代表?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生机
c) 秋天的凋零
《静夜思》与《惊秋》都表现了对时光的思考,但前者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惊秋》则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温柔而怀旧,后者则更显得孤独与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