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3:02
晓泊兰溪
杨万里
金华山高九天半,
夜雪装成珠玉案。
兰溪水清千顷强,
朔风冻作琉璃釭。
日光雪光两相射,
病眼看来忘南北。
恨身不如波上鸥,
脚指为楫身为舟。
恨身不如沙上鴈,
芦花作家梅作伴。
折绵冰酒未是寒,
晓寒真欲冰我肝。
急闭篛篷拥炉去,
竹叶梨花十分注。
全诗翻译:
金华山高耸入云,仿佛在九天之上,夜里的雪把大地装扮得如同珠玉的案台。兰溪的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仿佛一片广阔的湖面。北风吹来,寒气逼人,仿佛把灯光都冻成了琉璃灯。阳光和雪光交相辉映,我的眼睛因病而模糊,分不清南北方向。恨自己不如水面上的海鸥,自由自在;恨自己不如沙滩上的大雁,身旁有芦苇花相伴。即使喝着绵冰酒也不觉得寒冷,真正的寒意却刺透我的心肝。匆忙地关上小舟的篷,聚在炉边取暖,竹叶与梨花的香味弥漫四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作品清新脱俗,富有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杨万里在兰溪的旅行中,描绘了冬季的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感受,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由的渴望。
《晓泊兰溪》是一首描绘冬季自然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金华山、兰溪水以及夜雪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美丽。诗的开头用“金华山高九天半”描绘出高耸入云的山,暗示了自然的宏伟与壮丽。接着,夜雪将大地装点得如同珠玉,表现了冬天的清新与纯洁。
在描写兰溪水时,诗人采用“千顷强”来形容清澈的水面,传达出一种广阔无垠的感觉。随之而来的“朔风冻作琉璃釭”,通过寒风与灯光的对比,强化了冬季的寒冷与孤独。诗人在“病眼看来忘南北”中,表达了因病无法分辨方向的失落感。
接下来的两句“恨身不如波上鸥,脚指为楫身为舟”,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想象自己如波上鸥一般自在;而“恨身不如沙上鴈,芦花作家梅作伴”则更进一步,描绘了沙滩上大雁的悠闲,渴望与自然共处的心情。
最后几句,诗人通过“折绵冰酒未是寒,晓寒真欲冰我肝”表达了内心的寒意与孤独。虽然喝着酒并不觉得冷,但晓寒的刺骨之感却深入心底,让人感到无奈。结尾的“急闭篛篷拥炉去,竹叶梨花十分注”则描绘了诗人回到温暖的环境中,享受生活的片刻宁静与温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将冬季的美丽与孤独感完美结合,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孤独与寒冷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宁静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金华山高九天半”中的“九天”指的是:
A. 九个天
B. 极高的天空
C. 九个不同的地方
D. 九天的时间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朔风”是指南风。
A. 对
B. 错
填空题: 诗人通过“恨身不如波上鸥”表达了对____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杨万里的《晓泊兰溪》更加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交融,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哲理思考。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表现手法与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背景、技巧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