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揭阳道中二首

《揭阳道中二首》

时间: 2025-05-07 23:09:50

诗句

猒穿山径石嶔崎,喜见川原路坦夷。

更著两行团树子,引人行远不教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09:50

诗词名称: 揭阳道中二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猒穿山径石嶔崎,
喜见川原路坦夷。
更著两行团树子,引人行远不教知。

白话文翻译:

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感到疲惫不堪,
喜悦地看到开阔的川原,路面平坦宽敞。
更有两行团树,吸引着行人走得更远,却不让人察觉。

注释:

  • :疲倦、厌倦的意思。
  • 嶔崎:形容道路崎岖不平。
  • 坦夷:形容道路平坦宽阔。
  • 团树子:指团状的树木,形象美观,能够引起行人的注意。
  • 引人行远:吸引行人不断向前走。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其表达的疲惫与欢愉、山水之间的对比,反映了古人游历自然时的心理变化,常见于唐宋诗词中。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杨万里旅途之中,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在旅途中的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与旅途的辛苦,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旅途的深刻感受。首句用“猒”字开篇,表现出旅途的疲惫,紧接着便转入“喜见”一词,情感瞬间转变,展现了诗人乐观的态度。诗中“川原路坦夷”的描绘,勾勒出开阔的自然景象,令人心旷神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景。而最后一句“引人行远不教知”,则巧妙地表达了自然的魅力,吸引着人们不断探索,仿佛在说,行走在自然中,身心都得到了解脱,忘却了世俗的烦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猒穿山径石嶔崎: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感到疲惫不堪,形象地表现出旅途的艰辛。
    2. 喜见川原路坦夷:看到开阔的川原,心中感到欣喜,描绘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3. 更著两行团树子:提到两行团状树木,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4. 引人行远不教知:自然的魅力使人沉醉,忘却了疲劳,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猒穿山径”与“喜见川原”,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团树子引申出自然的吸引力,传达出对自然的向往。
  • 主题思想: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旅途的沉思,强调在自然中人们的身心解脱与愉悦。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山径:象征旅途的艰辛和挑战。
    • 川原:代表自然的广阔与美好,给人以希望和愉悦。
    • 团树子:象征生机与吸引力,体现自然的魅力。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猒”字的意思是什么?
      A. 喜悦
      B. 疲倦
      C. 美丽
    2. 诗人看到什么让他感到欣喜?
      A. 山路
      B. 平坦的川原
      C. 树木
    3. 最后一句“引人行远不教知”表达了什么?
      A. 人们的疲惫
      B. 自然的魅力使人沉醉
      C. 旅途的结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暘》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诗词对比

    • 王维杨万里:两者均擅长山水诗,王维的作品更侧重哲理与禅意,而杨万里的作品则更为直接、清新,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昭君村赋诗 过汉州留房公湖一日戏和少陵韵二首 过汉州留房公湖一日戏和少陵韵二首 观雁湖经行留题 格斋 赋黄香梅绝句八首正月二十三作时筑楼居将就 赋黄香梅绝句八首正月二十三作时筑楼居将就 赋黄香梅绝句八首正月二十三作时筑楼居将就 赋黄香梅绝句八首正月二十三作时筑楼居将就 赋黄香梅绝句八首正月二十三作时筑楼居将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循规矩蹈 青阴 顺举 羽字旁的字 白昼见鬼 采字头的字 龙开头的成语 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瓦字旁的字 载舟覆舟 音字旁的字 觕疏 大显身手 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靣字旁的字 却病延年 破衲疏羹 猗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