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0:26
由径寻山路,登临步步疑。
纵高终带险,任达亦须危。
况是多防地,那堪独力时。
荆榛方栉比,直道拟奚为。
我沿着小径寻找山路,登上山顶每一步都充满疑虑。
纵使山高终究是危险,任凭走得再远也要面临险境。
况且这地方四处是防备,独自在此又能如何?
荆棘和灌木密集,直道又有什么用处呢?
高辅尧,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观察和内心的感受。高辅尧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首诗创作于高辅尧登山的经历中,反映了他在面对自然险境时的心理感受和对独立探索的思考。诗中充满了对人生艰难的隐喻,表现出人们在追求理想和目标时所需面对的种种挑战。
《登山顶》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作者通过描绘登山的过程,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全诗从“由径寻山路”开始,展现了探寻与追求的决心,然而在登临的过程中却引出了“步步疑”的不安感。这种情绪贯穿整首诗,形成了对比:一方面是对目标的渴望,另一方面是对未知险境的恐惧。诗中提到“纵高终带险”,仿佛在告诉读者,任何伟大的成就都伴随着风险和挑战,这种哲理在现实生活中同样适用。
当作者提到“况是多防地,那堪独力时”,更是传达出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在面对困难时,独自一人又能做些什么呢?这种对独力无能为力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在追求梦想时常常会遇到的无奈与困惑。最后一句“荆榛方栉比,直道拟奚为”,更是将这种困境具象化,荆棘密布,直道又有何用,意味着在现实的道路上,理想常常被现实的困难所阻隔。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将人的内心挣扎与自然环境的险阻巧妙结合,引导读者深思人生的意义与追求的价值。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揭示人生在追求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孤独,强调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山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高远的理想,而荆棘则是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障碍。两者结合,构成了对人生道路的深刻反思。
诗中“步步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安心
B. 疑虑
C. 喜悦
“纵高终带险”在意指什么?
A. 高处无险
B. 追求理想的风险
C. 安全的旅途
高辅尧的《登山顶》与杜甫的《登高》在题材上都有对山的描写,但高辅尧更侧重于内心的疑虑和孤独,而杜甫则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却共同传达了对人生艰辛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