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5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50:09
微雨後。染得杏腮红透。春色好时人却瘦。镜寒妆不就。柳外一莺啼昼。约略情怀中酒。困起半弯眉袖。髻松簪玉溜。
在微雨过后,脸颊像杏花一样染上了红晕。春色正好,但人却显得消瘦。面对镜子,妆容却无法打扮得好看。柳树外,有一只黄莺在白天啼叫。心情微醺,似乎已经醉了,眉头微微皱起,衣袖也显得有些困倦。发髻松散,簪子似乎也快要滑落。
许棐(约1080年-约1130年),字仲明,号云溪,晚号云崖,南宋时期的词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清丽脱俗,富有诗情画意。
这首词创作于春日,反映了词人对春天的感受以及对女子情感的细腻观察。春雨过后,万物复苏,然而女子的瘦弱与妆容的失意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惆怅。
《谒金门·微雨後》是一首描绘春日情景及内心情感的词作。词的开头以“微雨后”引入,营造出一种柔和而清新的氛围,细雨过后,花朵和草木似乎都变得更加鲜艳,尤其是“杏腮红透”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女子面颊的娇美。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春色好时人却瘦”的反差,春天的美丽与人的消瘦形成了强烈对比,暗示着某种内心的苦闷与忧伤。
接下来的句子“镜寒妆不就”,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失落,尽管春色宜人,但人生的无常与心境的变化,让人感到难以自持。“柳外一莺啼昼”,黄莺的鸣叫增添了春日的生机,却也突显了词人的孤独与惆怅。
“约略情怀中酒”一句则展示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似乎在微醺之中寻找解脱,但“困起半弯眉袖”又显得无力与困倦,最后以“髻松簪玉溜”结束,意象中的松散与飘逸,恰如女子的心情,令人怜惜。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人内心的孤寂,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感慨与珍惜。
诗歌的核心思想在于表达春天的美丽与个人情感的孤独,展现了春色与人情之间的微妙关系。通过细腻的描绘,突显了春天的生机与内心的惆怅,反映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无奈。
诗中提到的“杏腮”指的是什么?
词人对春天的感受是?
“镜寒妆不就”表达了什么情感?
与许棐的《谒金门·微雨後》相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写了春天的美丽,但更多地关注于情感的细腻与柔情。两者都通过春景表达内心的情感,但风格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