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江上闻笛

《江上闻笛》

时间: 2025-05-07 16:57:46

诗句

认为梅花怨未平,一声高唤百龙惊。

风当阊阖庭初静,月在姑苏秋正明。

曲尽绿杨涵野渡,管吹青玉动江城。

临流不欲殷勤听,芳划王孙旧有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57:46

原文展示:

江上闻笛 谭用之 〔宋代〕

认为梅花怨未平,一声高唤百龙惊。 风当阊阖庭初静,月在姑苏秋正明。 曲尽绿杨涵野渡,管吹青玉动江城。 临流不欲殷勤听,芳划王孙旧有情。

白话文翻译:

我以为梅花的怨恨还未平息,一声高亢的笛声唤起了百龙的惊醒。 风在宫廷的门口刚刚静下来,月亮在姑苏城中秋夜正明亮。 曲子结束时,绿杨树映衬着野外的渡口,笛声吹动着青玉般的江城。 我站在水边,不想过于殷勤地聆听,因为芳草和王孙之间有着旧日的情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认为:以为,认为。
  • 梅花怨未平:比喻心中的怨恨或不满尚未平息。
  • 百龙惊:比喻笛声高亢,惊动了众多生灵。
  • 阊阖庭:宫廷的大门。
  • 姑苏:苏州的别称。
  • 绿杨涵野渡:绿杨树映衬着野外的渡口。
  • 青玉动江城:比喻笛声清脆,震动整个江城。
  • 临流:站在水边。
  • 殷勤听:过于热情或频繁地聆听。
  • 芳划王孙:指芳草和王孙,比喻旧日的情感。

典故解析:

  • 梅花怨: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坚韧和高洁,此处用梅花怨比喻内心的不满或怨恨。
  • 姑苏:苏州的别称,此处指苏州地区,用以描绘秋夜的明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用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色和情感抒发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边听到笛声时的感受,通过笛声引发的对自然和情感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往事的回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上闻笛为题,通过笛声引发的一系列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往事的回忆。诗中“一声高唤百龙惊”描绘了笛声的高亢,惊动了众多生灵,形象生动。接着,诗人通过“风当阊阖庭初静,月在姑苏秋正明”描绘了秋夜的宁静和明亮,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后两句“曲尽绿杨涵野渡,管吹青玉动江城”则进一步通过笛声和自然景色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最后,诗人以“临流不欲殷勤听,芳划王孙旧有情”结束,表达了对往事的淡淡哀愁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认为梅花怨未平,一声高唤百龙惊。
    • 诗人以为梅花的怨恨还未平息,笛声高亢,惊动了众多生灵。
  2. 风当阊阖庭初静,月在姑苏秋正明。
    • 风在宫廷的门口刚刚静下来,月亮在姑苏城中秋夜正明亮。
  3. 曲尽绿杨涵野渡,管吹青玉动江城。
    • 曲子结束时,绿杨树映衬着野外的渡口,笛声吹动着青玉般的江城。
  4. 临流不欲殷勤听,芳划王孙旧有情。
    • 诗人站在水边,不想过于殷勤地聆听,因为芳草和王孙之间有着旧日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一声高唤百龙惊”中的“百龙惊”比喻笛声的高亢。
  • 拟人:如“认为梅花怨未平”中的“梅花怨”拟人化,赋予梅花情感。
  • 对仗:如“风当阊阖庭初静,月在姑苏秋正明”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笛声引发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往事的回忆,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淡淡哀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和高洁,此处用以比喻内心的不满或怨恨。
  • 百龙:比喻笛声高亢,惊动了众多生灵。
  • 阊阖庭:宫廷的大门,用以描绘秋夜的宁静。
  • 姑苏:苏州的别称,用以描绘秋夜的明亮。
  • 绿杨:映衬着野外的渡口,增添了自然的美感。
  • 青玉:比喻笛声清脆,震动整个江城。
  • 芳划王孙:指芳草和王孙,比喻旧日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一声高唤百龙惊”中的“百龙惊”比喻什么? A. 笛声的高亢 B. 梅花的怨恨 C. 秋夜的宁静 D. 江城的震动

  2. 诗中“月在姑苏秋正明”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秋夜的宁静 B. 秋夜的明亮 C. 秋夜的哀愁 D. 秋夜的震动

  3. 诗中“临流不欲殷勤听”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笛声的喜爱 B. 对往事的回忆 C. 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D.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通过春雨描绘自然美景,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秋夜的景色描绘,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往事的回忆。

诗词对比:

  • 杜甫《春夜喜雨》与谭用之《江上闻笛》: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描绘,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春雨的喜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而谭用之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往事的回忆和淡淡哀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宋诗选注》
  • 《谭用之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刁太博新墅十题其二西斋 依韵和原甫新置盆池种莲花菖蒲养小鱼数十头 寄许主客 腊脯 刘十秀才见过寻以为寄次韵和酬 与诸友普明院亭纳凉分题 和蔡仲谋苦热 送邵郎中知潭州 依韵和池守王微之访别 元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五子棋 豕字旁的字 泝沿 先号后庆 顺水 同气相求 包含戈的成语 吟鸟 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龙字旁的字 幾字旁的字 剖心坼肝 包含疏的词语有哪些 斗斛之禄 霞蔚云蒸 私字儿的字 营市 臼字旁的字 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