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追和音上人

《次韵追和音上人》

时间: 2025-05-01 03:12:52

诗句

绝顶浮云锁石关,曲途危磴阻跻攀。

他年甲楯孤臣泣,此日斋钟老衲闲。

夜永星河低半树,天清猿鹤响空山。

干戈未定归无处,拟结茅庐积翠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2:52

原文展示:

绝顶浮云锁石关,曲途危磴阻跻攀。
他年甲楯孤臣泣,此日斋钟老衲闲。
夜永星河低半树,天清猿鹤响空山。
干戈未定归无处,拟结茅庐积翠间。

白话文翻译:

在高高的山顶,浮云将石关遮住,曲折的小路和险峻的石阶阻挡着我的攀登。将来有一天,我的孤臣会在甲胄上悲泣,而今天我在斋堂里听着钟声,感到悠闲自在。夜幕降临,星河低垂在半边树上,天空清澈,猿声和鹤鸣在空山回荡。战乱未定,我无处可归,打算在翠绿的山间结个茅庐。

注释:

  • 绝顶:指山顶,意为高处。
  • 浮云:云彩,形容高空中的云。
  • 石关:石头做的关口,象征险关。
  • 曲途:弯曲的小路。
  • 危磴:危险的石阶。
  • 甲楯:古代的盔甲和盾牌,隐喻战士。
  • 孤臣:孤独的臣子,指在朝廷中孤立无援的人。
  • 斋钟:斋堂中的钟声,表示清静的修行生活。
  • 猿鹤:猿猴和仙鹤,象征自然的宁静。
  • 干戈未定:战争尚未结束,社会动乱。
  • 茅庐:用茅草搭建的简易住所,象征隐居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景星,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参与了朱元璋的起义,后来成为明初的重要官员。他的诗歌风格严谨,常表现出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乱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引人入胜。开篇“绝顶浮云锁石关”描绘了高山之巅被浮云环绕的景象,既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人生目标的艰难与遥不可及。接着,诗人通过“曲途危磴”描述了通往理想境界的艰辛,显露出一种无奈与挣扎。

“他年甲楯孤臣泣,此日斋钟老衲闲”中,前后对比极为鲜明,将未来的悲哀与现在的宁静相对照,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在战乱中渴望归隐,选择在庙宇中修行,体现了对世俗纷争的超脱。

后半部分“夜永星河低半树,天清猿鹤响空山”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星空低垂、山间回响着猿声和鹤鸣,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依恋。而最后两句则再一次揭示了他对现实的无奈,虽然战乱未平,但他依然希望在山水之间寻找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语意深刻,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理想和现实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绝顶浮云锁石关:高处的云彩遮住了山的关口,象征着人生目标的不可触及。
  2. 曲途危磴阻跻攀:道路曲折且险峻,暗示了实现理想的困难。
  3. 他年甲楯孤臣泣:未来可能会有孤立无援的悲惨情境。
  4. 此日斋钟老衲闲:当下却在寺庙中享受宁静,体现出对世俗的超脱。
  5. 夜永星河低半树:夜晚漫长,星河仿佛低垂,与树枝交错,形成美丽的画面。
  6. 天清猿鹤响空山:天空清明,猿猴与鹤的声音在空山中回荡,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7. 干戈未定归无处:战争尚未结束,归宿无望,表达了对社会动乱的无奈。
  8. 拟结茅庐积翠间:想在翠绿的山间建个茅庐,寄托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绝顶浮云”形象地描绘了高山云雾的美。
  • 对仗:如“夜永星河”和“天清猿鹤”,形成鲜明的对比。
  • 排比:如“干戈未定归无处”,“拟结茅庐积翠间”,强化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之间的矛盾,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渺小与无法把握的理想。
  • 石关:代表人生的障碍与困难。
  • 猿鹤:象征自然的和谐与自在,反映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刘基
    • D. 白居易
  2. 诗中“绝顶浮云锁石关”意指什么?

    • A. 高山被云遮住的景象
    • B. 人生理想难以实现
    • C. 战乱中的孤独
    • D. 清净的修行生活
  3. 诗中的“干戈未定归无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现实的无奈
    • C. 对自然的向往
    •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与《次韵追和音上人》有相似的主题,均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杜甫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社会动乱的忧虑;而刘基则在宁静中反思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刘基传》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渔家傲(戊寅冬,以病告卧潜玉,时时策杖寒秀亭下,作渔家傲三首) 徐守生辰 去国 浣溪沙(八月十八夜东堂作) 谢人分寄密云大小团 春词 次韵王宣义见过夜饮四绝 题上元雪作题证道寺 点绛唇(武都静林寺妙峰亭席上作。假山前引水,激起数尺) 谒金门(昔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指瑕造隙 面字旁的字 刿心怵目 斯事体大 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殴公骂婆 色理 顺游 玉字旁的字 尣字旁的字 阴精石 完陈 鬼字旁的字 包含侬的词语有哪些 索隐行怪 龟毛兔角 马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