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杨柳枝·孰见西明画锦妆

《杨柳枝·孰见西明画锦妆》

时间: 2025-04-30 15:27:31

诗句

孰见西明画锦妆。

景非常。

烟波柳岸映斜阳。

水云乡。

咫尺家山人不到,好风光。

步虚升入碧云房。

洞天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7:31

原文展示:

孰见西明画锦妆。
景非常。
烟波柳岸映斜阳。
水云乡。
咫尺家山人不到,好风光。
步虚升入碧云房。
洞天长。

白话文翻译:

谁见过西明的美丽妆点?
这景色真是非凡。
烟波浩渺的柳岸映着斜阳。
水云的故乡。
咫尺的家乡却无人到访,真是美好的风光。
我步入虚无的境界,升入碧云之上。
洞天的美景长存。

注释:

  • 孰见:谁见。
  • 西明:指西方的明亮,可能暗示某种理想或美好。
  • 画锦妆:形容美丽的景色,如同精美的锦缎装饰。
  • 烟波:水面上的烟雾和波纹,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家山:故乡的山。
  • 虚升:步入虚幻的境界。
  • 洞天:道教所说的仙境或幽静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侯善渊是元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观来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杨柳枝·孰见西明画锦妆》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闲适而又美好的氛围。首句“孰见西明画锦妆”,设问引入,引发读者的好奇与思考,仿佛在暗示世间美景的稀有与珍贵。接下来的“景非常”直接点出诗中所描绘的景色的非凡之处,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

“烟波柳岸映斜阳”一句,画面感极强,生动地描绘出柳树摇曳、波光粼粼的水面和西斜的阳光交织在一起的美妙情境,令人仿佛置身其间。紧接着,诗人提到“咫尺家山人不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孤独感,尽管风景如画,却因人迹罕至而显得更加寂寞。

最后两句“步虚升入碧云房,洞天长”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向往着那种超脱尘世的境界,隐喻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归属感的追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孰见西明画锦妆:以疑问形式引入,喻指美景的稀有。
  • 景非常:强调景色的独特与非凡。
  • 烟波柳岸映斜阳:描绘出自然景色的静谧与美丽。
  • 水云乡:暗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 咫尺家山人不到: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
  • 好风光:对美好景色的向往。
  • 步虚升入碧云房:向往超脱的境界。
  • 洞天长:暗示理想的永恒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画锦妆”,运用比喻增强形象感。
  • 对仗:如“步虚升入碧云房”,对称工整,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柔美与生机。
  • 烟波:象征朦胧与虚幻。
  • 斜阳:代表夕阳西下,寓意时光流逝。
  • 碧云:象征理想的境界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孰见”意指什么? A. 谁见过
    B. 哪里见过
    C. 怎么见过

  2. “烟波柳岸映斜阳”中的“烟波”指的是? A. 清晨的雾气
    B. 水面的波纹和雾气
    C. 夜晚的星光

  3. 诗中提到的“家山”指的是什么? A. 祖国
    B. 故乡的山
    C. 旅行的目的地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大人游千金张仲宗以守舍不得侍行用仲宗韵二 次韵周少隐梅花三绝 次韵周少隐梅花三绝 次韵周少隐梅花三绝 次韵仲平病间斋祠 次韵刘无言寿山中五绝句敢请诸僚和之 次韵刘无言寿山中五绝句敢请诸僚和之 次韵刘卿任饮散感秋之作二首 次韵林梅卿吏部游湖 次韵洪庆善同饮道祖家赏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皿字底的字 身丁钱 亲接 首字旁的字 交头互耳 旡字旁的字 分毫不爽 非字旁的字 水激则旱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迸断 夷巢 龙首豕足 敬亭山 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