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5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50:54
曲突徙薪不谓贤,焦头烂额飨盘筵。
时人多是轻先见,不独田家国亦然。
这首诗的意思大致是:虽然把烟囱改得曲一点、把柴火移开一点并不算聪明,但如果不注意,就会让人焦头烂额、在盛宴上狼狈不堪。时下的人们往往轻视那些先见之明的警告,不仅是农民家庭如此,国家也是如此。
“曲突徙薪”的典故出自《左传》,寓意通过事先的预防措施来避免灾难。“焦头烂额”则常用于形容遭遇重大烦恼或困扰的状态,体现了人们在处理问题时的无能和困扰。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与思考。他的作品多关注时事,善于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复杂的社会情感。
此诗写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民生艰难。周昙在诗中批评了当时人们对先见之明的忽视,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关心与对人们生活的深切体悟。
这首诗通过“曲突徙薪”这一形象,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对潜在危险的无视与轻视。作者运用生动的比喻,将简单的防火措施与人们的生活态度相结合,表现出一种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诗中提到的“焦头烂额”的景象,与宴席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讽刺的意味。周昙通过对当下社会的观察,提醒人们重视警示,强调了先见之明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农民家庭的劝诫,也是对国家治理的警醒,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诗歌强调了对潜在危险的重视及先见之明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曲突徙薪”中的“曲”字在这里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焦头烂额”主要形容了什么状态?
诗人通过对“时人”的描写,想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