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前汉门周苛纪信

《前汉门周苛纪信》

时间: 2025-05-01 07:59:20

诗句

为主坚能不顾身,赴汤蹈火见忠臣。

后来邦国论心义,谁是君王出热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59:20

原文展示

前汉门周苛纪信
作者: 周昙 〔唐代〕

为主坚能不顾身,
赴汤蹈火见忠臣。
后来邦国论心义,
谁是君王出热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为君主坚守职责,毫不顾惜自己的生命,
赴汤蹈火,展现出真正的忠臣风范。
后来国人谈论忠义之心,
究竟谁才是真正为君王出力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为主:为君主,指忠于国家和君主。
  • 坚能不顾身:坚定地能不顾自己的生死。
  • 赴汤蹈火:比喻奋不顾身,勇往直前。
  • 忠臣:忠诚的臣子。
  • 邦国:国家,指当时的地方或国家。
  • 论心义:讨论忠心和正义。
  • 热人:为国效力的人,热心于国家事务的人。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赴汤蹈火”是一个成语,出自《左传》,描述忠臣为国赴难的精神。
  • 诗歌的背景为汉代,特别是周苛和纪信的忠诚事迹常被后人所称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古典诗风为主,注重表达忠诚和义气,常借古人事迹抒发对理想君臣关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忠臣的崇敬,也对当时社会忠诚与义气的思考。这种思考在唐代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主题,尤其是在政治动荡的时代,诗人们更是渴望忠义之士的出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忠臣理想的追求,诗人在开篇便直指“为主坚能不顾身”,强调忠臣应该有的精神面貌。后世对于忠臣的讨论,诗人通过“赴汤蹈火见忠臣”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展现出忠臣应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表现出对国家和君主的无私奉献。诗末以“谁是君王出热人”收尾,发出对忠臣的质疑与思考,激发读者对忠诚与正义的深层反思。

整首诗音韵和谐,句式整齐,且蕴含了对历史的尊重与对未来的期待。作者通过对比历代忠臣的义举,引导读者思考当下忠臣的稀缺,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人的赞美,也是一种对当代忠诚的呼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主坚能不顾身”:忠臣应为主尽心尽力,不惜一切代价。
  • “赴汤蹈火见忠臣”:形容忠臣在危难中毫不犹豫地为君王效劳。
  • “后来邦国论心义”:后人谈及忠臣的心义,指对国家和君王的忠诚。
  • “谁是君王出热人”:质疑当今谁能真正为君王出力,表现出对忠臣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忠臣比作赴汤蹈火,形象地表达了对忠诚的赞美。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使诗句更加整齐有力。
  • 反问:最后一句以反问形式结束,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忠臣理想化的期待,强调忠诚与责任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对当代社会忠诚缺失的忧虑,展现出诗人对国家和君主关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忠臣:象征着忠诚、无私奉献,代表理想的臣子形象。
  • 汤火:象征危险与困境,表现忠臣愿意为国赴难的精神。
  • 君王:象征权威与领导,强调君臣关系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赴汤蹈火”指的是什么?
    A. 轻松愉快的事情
    B. 忠诚的表现
    C. 遇到困难时的逃避

  2. 本诗表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A. 对文学的赞美
    B. 对忠臣理想的追求
    C. 对生活的失望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苏轼
  • 《出塞》——王昌龄

诗词对比

  • 比较《前汉门周苛纪信》和王昌龄的《出塞》,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忠诚的追求,但《出塞》更加强调边塞将士面临的生死考验,展现了不同的忠诚视角。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步虚词 步虚词 步虚词 其十 步虚词 其九 步虚词 其八 次韵子瞻南溪避世堂 东轩长老二绝 送张正彦法曹 除夜二首 广福僧智昕西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惩戒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徒开头的成语 抄用 信石 走字旁的字 采字旁的字 龙蛇混杂 大字旁的字 丰墙峭址 猛虎插翅 齊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朝宫 颠鸾倒凤 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文的成语 虫字旁的字 肆行无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