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咏一百首·柳家婢

《杂咏一百首·柳家婢》

时间: 2025-05-07 22:06:40

诗句

忽见牙郎态,吁嗟悔失身。

不虞小婢子,曾是柳家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6:40

原文展示:

忽见牙郎态,
吁嗟悔失身。
不虞小婢子,
曾是柳家人。

白话文翻译:

偶然看到那位帅气的小郎君,
不禁叹息,后悔自己失去了贞洁。
没想到这位小婢女,
竟然是柳家的姑娘。

注释:

  • 牙郎:指年轻的男子,通常形容俊秀的少年。
  • 吁嗟:叹息,表示遗憾和悲伤。
  • 失身:指失去贞操。
  • 小婢子:指年轻的女仆。
  • 柳家:指柳氏家族,可能是指一个有名望的家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少微,晚号白云居士,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官至知州。他的作品以清新明快、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以及描写人物。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风气日趋开放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年轻女子命运的感慨及对爱情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柳家婢》是一首短小而富有深意的诗,透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年轻女子命运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个年轻俊朗男子的形象,诗人突然见到他,心中涌起了对自己失去贞洁的悔恨。这种悔恨不仅是个人的情感宣泄,更是对社会风气的感慨。

接下来的几句提到小婢子竟然是柳家人,暗示着她的出身并不平凡,但她的身份却是个仆人,这种阶级差异使得她的命运显得更加悲凉。诗中流露出对于命运的不公与无奈,表现出作者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叙述,结合情感的层次变化,展现了对人性、爱情与社会地位的深刻思考。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与对社会的批判,使得这首诗在简约中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忽见牙郎态:诗人偶然看到了一个年轻英俊的男子,称之为“牙郎”,突出了他的年轻和帅气。
  2. 吁嗟悔失身:诗人感到遗憾与悔恨,表达了对自己失去贞洁的深切反思。
  3. 不虞小婢子: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年轻女子竟然是个小婢女,反映了诗人对身份和地位的不平等感慨。
  4. 曾是柳家人:最后一句揭示了她的背景,柳家的身世让这一切变得复杂,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与命运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叹息:通过“吁嗟”这个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
  • 隐喻:小婢子不仅仅是一个身份的象征,更是对社会地位和命运的隐喻。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爱情、身份和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对社会现实的悲哀。它让人思考在爱情与社会地位面前,个人的选择和命运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牙郎:象征青春与美好,代表着理想的爱恋。
  • 小婢子:象征着卑微与无奈,反映出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 柳家人:暗示着背景与身份的复杂性,体现出社会的多元与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牙郎”一词主要指什么? A. 老年男子
    B. 年轻俊秀的男子
    C. 女婢
    D. 诗人

  2. “吁嗟”这个词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期待
    C. 悲伤与遗憾
    D. 愤怒

  3. 诗中“小婢子”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A. 身份的平等
    B. 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C. 男女平等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身份。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个人情感。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李清照:两位诗人均以个人情感为中心,刘克庄更着重于命运与身份的对比,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表达。
  • 刘克庄 vs. 杜甫:均在作品中体现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杜甫更注重社会政治,而刘克庄则关注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古代诗歌鉴赏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怨回纥歌二首 舟中送李观 宿严维宅送包七 酬李补阙 婕妤怨 东郊迎春 诀别书 怨郎诗 白头吟 赠女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观凤一羽 骄满 麚鹿 木豆 指事类情 谦虚谨慎 面字旁的字 豸字旁的字 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血字旁的字 包含毁的成语 退逊 三点水的字 护国佑民 黍字旁的字 计运 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海沸江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