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5:55
南州实炎德,桂树凌寒山。
铜陵映碧润,石磴泻红泉。
既枉隐沦客,亦栖肥遯贤。
险径无测度,天路非术阡。
遂登羣峯首,邈若升云烟。
羽人绝髣髴,丹丘徒空筌。
图牒复摩灭,碑版谁闻传?
莫辩百世后,安知千载前。
且申独往意,乘月弄潺湲。
恒充俄顷用,岂为古今然!
南方的州郡实在是温暖和美德的所在,寒冷的山上依然有桂树屹立。铜陵的美景如碧水般清润,石阶上泉水奔流,泻下如红色的丝带。既然我已在此隐居,也曾寄宿于隐士的安乐之地。崎岖的道路没有尽头,通往天界的路非人力所能开辟。于是我登上群峰的顶端,远远望去如同升腾的云烟。羽人(神仙)似乎已经消失于眼前,丹丘(传说中的仙境)也只是空中浮影。古老的图籍已被磨灭,碑文又有谁能听闻传承?不可辨别百年之后的事物,又怎能知晓千年前的往事?我只想表达自己孤独的情怀,乘着明月在溪流中嬉戏。瞬间的体验充实了我的生活,难道是为了古今的纷争吗?
谢灵运(385-433),字中立,号少陵,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出生于南朝宋,曾任官职,但因政治原因多次隐退。他以山水诗闻名,作品中多描绘自然风光,表现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该诗创作于谢灵运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的淡泊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在山水之间寻找灵感,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思想情怀。
谢灵运的《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思想,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首先描绘了南方的美丽景色,桂树在寒山中依然挺立,石阶上泉水如红色丝带般奔流,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接着,诗人通过“隐沦客”和“遯贤”的对比,表达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悠然。在险径与天路的对比中,诗人强调了人生道路的艰辛与不可测量,暗示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哲学的探讨。登上群峰之巅,仿佛置身云烟之中,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超脱的渴望。
最后,谢灵运通过对于古籍的消逝与碑版的无声,反思了历史的无常与个人的渺小,表达了对过去与未来的感慨。在诗的尾声,乘月嬉戏与潺湲流水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当下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无尽热爱。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反思。诗人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基调。
诗中描绘的“南州”主要指哪个地方?
A. 北方
B. 南方
C. 西方
D. 东方
“羽人”的意象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人间的烦恼
B. 超脱与自由
C. 世俗的财富
D. 生活的苦难
诗人通过“石磴泻红泉”来表现什么?
A. 自然的宁静
B. 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C. 自然的枯燥
D. 自然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