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0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09:30
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
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
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
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
游人纷纷向梁氏家门走去,晨光透入楚台。
槐树的烟雾在晨晓中散去,榆树的花火在春天的召唤下绽放。
阳光映照着晴空中的彩虹,花儿随着早来的蝴蝶飞舞而来。
强劲的春风伴随着这个时节,轻轻地吹拂着残留的灰烬。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表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节日的向往。
李峤(约703—770),字子华,唐代诗人,生于陕西,曾任职于朝廷。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创作于寒食节期间,表达了诗人在春日游玩的愉悦心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节日的重视。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首句“游客趋梁邸”就引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场景,显示出春天的热闹和人们外出的兴致。接下来的“朝光入楚台”描绘了晨光的温暖,给人以希望和生机的感觉。
“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春天的到来。槐树的烟雾和榆树的花朵象征着生命的复苏,诗人在这里传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感悟。
“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则通过色彩丰富的画面,展现了春日的美丽。阳光、彩虹、花朵和蝴蝶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最后一句“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通过风的描写,传达了春天的气息以及对过往的怀念,给整首诗增添了一层哲理性的思考。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李峤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春天的赞美,表现了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美好,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节日的向往和对过去的怀念。
诗的作者是:
A. 杜甫
B. 李峤
C. 白居易
D. 王之涣
诗中提到的“槐烟”象征:
A. 晨雾
B. 春天的气息
C. 秋天的落叶
D. 冬天的寒风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春天的赞美
C. 对旧时光的怀念
D. 对爱情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