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1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13:11
听船外晚钟敲处。似唤秋光,夜深归去。人不如秋,飘零犹在蓼花渚。水昏烟暝,知合傍何时住。两桨木兰舟,已载尽鱼风雀雨。无语。看阿城一片,断送乱鸦枯树。悲哉宋玉,耐多少薄寒羁旅。秋黏骨肉渐教深,记念著黄花情绪。尽此夜无眠,拖转西风一缕。
在船外听到晚钟敲响,似乎在呼唤秋天的光影,夜已深了,我该何时归去。人比秋天还要无奈,飘零的身影依旧在蓼花的水边。水面昏暗,烟雾弥漫,何时才能安稳停留。两只木兰舟已经载尽了途中的鱼和雀儿,风雨无语。望着阿城一片凋零,乱鸦在枯树上飞舞。哀哉宋玉,承受着多少薄寒的旅途。秋天渐渐渗透入骨髓,心中时常回忆起那黄花的情绪。这一夜无法入眠,唯有西风轻轻拂过。
黄之隽,清代诗人,因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作品多以抒情和咏怀为主,常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九月的秋末,正值秋天的尾声,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长亭怨慢·九月晦日》是一首充满秋意和思索的诗作。诗人在喧嚣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宁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将个人的情感与外部环境紧密结合。开篇的“听船外晚钟敲处”,便勾勒出一种孤独和思乡之情,伴随着秋天的钟声,诗人感到无尽的惆怅与伤感。接下来的“人不如秋,飘零犹在蓼花渚”,则进一步强调了人生命运的无常,与秋天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对水的描写充满了朦胧的情感,既有“水昏烟暝”的迷惘,也有“知合傍何时住”的无奈,表现出对归宿的渴望与无力。最后几句以“悲哉宋玉”引入古典文化,表达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自身命运的感叹。整体而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反映了秋天带来的孤独与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深刻思索。
全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孤独的思考,展现出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以及在时间流逝中对记忆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晚钟”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宋玉”是指?
“水昏烟暝”中的“昏”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