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0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07:20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飙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向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东林寺北边的塘水清澈见底,
水中生长着白色的芙蓉花,三百茎菡萏静静地立着。
在阳光下花朵散发出明亮的光彩,
清风中飘散着它们的芳香。
我因眼中尘垢而感到惭愧,
看到这洁白的花朵,才知道红莲花只是沽名钓誉。
夏天的花瓣尚未凋谢,秋天的果实才刚刚结成。
夜深时,众僧都在安睡,我独自起身绕池而行。
我想收集一颗莲子,寄往长安城。
但担心离开这个山头后,人间的土壤无法再生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著称。他的诗作大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东林寺白莲》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在江南地区任职期间。诗中通过描绘东林寺的白莲,表达了他对清净之美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反思。
《东林寺白莲》是一首描绘自然美和内心感受的诗作。诗中以清澈的塘水和盛开的白莲为中心,展现了诗人对纯洁与美好的追求。在光与香的交织中,白莲的形象不仅仅是一种花卉,更是理想与清净的象征。
诗人在看到白莲之后,感到自己内心的尘垢与不洁,进而引发出对红莲的反思,揭示了表面光鲜与内在真实之间的矛盾。此时,白莲的清雅不仅是自然的胜景,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最后,诗人欲收一颗莲子寄往长安,体现了他对理想的追求。然而,他又担心这颗种子在世俗社会中无法生长,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思,形成了一幅清新而又深邃的画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名声与实际之间的思考,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白芙蓉”指的是什么?
A. 红莲
B. 白莲
C. 荷花
D. 菊花
诗人希望将莲子寄往哪里?
A. 南京
B. 北京
C. 长安
D. 上海
诗中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态度是?
A. 满意
B. 无奈
C. 忽视
D. 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早发白帝城》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展现了诗人豪情,而《东林寺白莲》则更侧重于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