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苏台吊古二首 其二

《苏台吊古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30 15:20:15

诗句

莫怪申胥泪满襟,鸱夷浮去恨何深。

当时败越陈长策,千载亡吴有寸心。

江渚鸢乌终古集,荒台鹿迹到今沉。

寒潮暮急声犹苦,慷慨芦中作短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0:15

原文展示:

莫怪申胥泪满襟,鸱夷浮去恨何深。
当时败越陈长策,千载亡吴有寸心。
江渚鸢乌终古集,荒台鹿迹到今沉。
寒潮暮急声犹苦,慷慨芦中作短吟。

白话文翻译:

不要怪申胥泪流满襟,鸱夷舟浮去的仇恨何其深重。
当年败给越国的陈长策,千年后吴国覆灭我仍心存不甘。
江边的鸢鸟和乌鸦自古以来聚集,荒凉的台地上鹿的足迹至今仍沉寂。
寒潮在傍晚急促地袭来,忧伤的声音仍然令人痛苦,
在芦苇丛中我慷慨激昂地吟唱短诗。

注释:

字词注释:

  • 申胥:指申包胥,春秋时期楚国的名臣,以沉痛的泪水表达对吴国的恨。
  • 鸱夷:古代一种鸟,象征着忧伤和无奈。
  • 陈长策:指陈涉起义的谋略,寓意失败的策略。
  • 千载:指千年,形容时间的漫长。
  • 荒台:指废弃的台地。
  • 鹿迹:鹿的足迹,象征荒凉与过往的历史。
  • 慷慨:激昂、豪迈。

典故解析:

  • 申包胥的故事:申包胥为了报仇,忍辱负重,最终为吴国效力,却因楚国的背叛而痛哭流涕。
  • 鸱夷浮去:引申为对失去的怀念和对仇敌的恨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安魁,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词闻名。其作品常表达对历史的反思和个人情感的抒发,风格沉郁而深刻。

创作背景:
《苏台吊古二首》是安魁对历史事件的感慨与反思,诗中涉及的吴越之争是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诗人通过历史的沉浮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情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惋惜和对国破家亡的怨恨。开篇的“莫怪申胥泪满襟”将读者带入申包胥的痛苦情境,恰如其分地揭示了个人情感与历史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接着,诗人提到的“鸱夷浮去恨何深”,不仅暗示了对敌国的仇恨,也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仿佛在提醒我们即便是千年后的今日,历史的伤痛依然存在。

随着诗意的推进,诗人通过“江渚鸢乌终古集,荒台鹿迹到今沉”描绘出了一幅凄凉的历史画面。这里的意象运用非常精妙,鸢鸟与乌鸦象征着不幸与哀怨,而荒台和鹿迹则传达出历史的无情与遗忘。最后两句“寒潮暮急声犹苦,慷慨芦中作短吟”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寒潮与急促的声音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急切与痛苦,芦中短吟则展现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切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无奈与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个人情感的强烈共鸣,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莫怪申胥泪满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申包胥的同情与理解。
  2. “鸱夷浮去恨何深”:通过鸟的意象,揭示了深沉的仇恨。
  3. “当时败越陈长策”:回忆历史上的失败,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
  4. “千载亡吴有寸心”:即使时光流逝,心中的悲痛依然存在。
  5. “江渚鸢乌终古集”:古往今来,悲痛的情感与历史一直交织。
  6. “荒台鹿迹到今沉”:历史的遗迹依然存在,但已是荒凉。
  7. “寒潮暮急声犹苦”:寒冷的潮水带来痛苦的声音,暗示着哀伤。
  8. “慷慨芦中作短吟”:在痛苦中坚持吟唱,表现出坚韧的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潮暮急声犹苦”,将痛苦与寒潮相联系,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江渚鸢乌终古集,荒台鹿迹到今沉”,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寒潮暮急声犹苦”,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类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回忆历史,探讨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诗人以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无奈与哀伤,同时也反映了对未来的渴望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申胥:象征着忠诚与悲哀。
  • 鸱夷:象征着仇恨与失落。
  • 江渚:意指历史的流逝与记忆的沉淀。
  • 荒台:象征着历史的遗迹与无情。
  • 寒潮:象征着痛苦与压抑的情感。
  • 芦中:象征着孤独与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申包胥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忍辱负重
    B. 忘记历史
    C. 追求事业

  2. 诗中提到的“寒潮”主要象征:
    A. 温暖与希望
    B. 痛苦与压抑
    C. 自然的美丽

  3. “江渚鸢乌终古集”中“鸢乌”主要表现了:
    A. 忧伤与孤独
    B. 喜悦与快乐
    C. 富贵与繁荣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安魁的《苏台吊古二首》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情感的抒发。
  • 安魁在情感上更加沉重和深刻,而李白则展现了更多的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代诗词名篇解析》
  •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湖中古愁三首 将游罗浮登广陵楞伽台别羽客 山中秋夕 感春 小弟艎南游近书来 青鹢 嘲卖药翁 秣陵怀古 病起别主人 洞庭干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日无暇晷 糸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斑结尾的成语 佗负 移执事 目字旁的字 跌荡不拘 沾体涂足 咄嗟便办 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谈驳 填坑满谷 虎字头的字 庆结尾的成语 涤垢洗瑕 兰薄 麻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