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1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19:35
比干墓
国乱时危道不行,
忠贤谏死胜谋生。
一沉冤骨千年后,
垄水虽平恨未平。
在国家动乱、危机四伏的时刻,正道无法施行,忠诚之士和贤良之人宁愿以谏言而死也不愿以阴谋求生。即使沉冤的骸骨在千年之后仍然存在,纵然水面看似平静,但心中的仇恨却依然没有平息。
比干是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周朝的忠臣,以直言谏诤而被商纣王杀害,后成为忠诚的象征。此诗通过比干的故事,表达了对忠臣被冤的惋惜,以及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汪遵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刻的历史感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体现出对社会动乱的关切和对忠臣的敬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时期,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使得诗人对历史上的忠臣忠贞不渝的精神产生深切的感慨,反映了对历史冤屈的关注。
《比干墓》不仅是一首抒情诗,更是一首具有历史厚重感的诗作。诗人在描述比干的历史悲剧时,深刻揭示了忠臣的遭遇与国家动乱之间的矛盾。首句“国乱时危道不行”开篇即点出大环境的动荡,接着用“忠贤谏死胜谋生”表现出忠臣的高尚品质与无奈,进一步加深了对比干命运的同情。
诗中提及“一沉冤骨千年后”,揭示了历史的深邃与无情,沉冤的存在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不公与痛苦。最后“垄水虽平恨未平”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面上的平静并不代表内心的平和,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深度。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忠臣的敬仰,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了对忠臣比干的敬仰,揭示了忠诚与昏庸之间的对立,以及历史遗留的冤屈与仇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A. 李白
B. 比干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爱情
B. 忠诚与冤屈
C. 自然风光
D. 战争
“一沉冤骨千年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遗憾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