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4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46:18
原文展示:
赠张次律司理三首 赵蕃 〔宋代〕
长沙今十日,曾未及湘山。 旧疾痁频作,方炉火自跧。 风高知木脱,雨细念梅斑。 飘泊方兹始,林园未遽还。
白话文翻译:
在长沙已经停留了十天,却还未曾到达湘山。 旧病频繁发作,只能蜷缩在火炉旁。 风大时知道树木落叶,雨细时想起梅花斑驳。 漂泊的生活刚刚开始,还未急着返回林园。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这首诗是他在长沙停留期间写给张次律的,表达了自己在异乡的感受和对自然景物的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赵蕃在长沙停留期间,可能是因公务或游历而滞留。诗中透露出他对旧病的担忧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对归家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长沙的停留生活,以及他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诗中“旧疾痁频作,方炉火自跧”一句,既表达了诗人身体的痛苦,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寂和无奈。而“风高知木脱,雨细念梅斑”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梅花斑驳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自然的细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在异乡的感受和对自然景物的观察。通过描绘自己在长沙的停留生活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对归家的渴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旧疾痁频作”中的“痁”指的是什么? A. 疟疾 B. 感冒 C. 咳嗽 D. 发烧 答案:A
诗中“风高知木脱”中的“木脱”比喻什么? A. 树木生长 B. 树木落叶 C. 树木开花 D. 树木结果 答案:B
诗中“雨细念梅斑”中的“念”赋予了什么以人的情感? A. 风 B. 雨 C. 梅 D. 斑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