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九日独泛松江一首

《九日独泛松江一首》

时间: 2025-04-29 21:00:53

诗句

松江牢落一舟归,中有人惊岁月违。

太一自期莲叶是,白衣何恨菊花非。

水收四面郊原阔,霜入千山草木稀。

已分沧洲付吾道,便应从此下渔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00:53

原文展示:

松江牢落一舟归,中有人惊岁月违。太一自期莲叶是,白衣何恨菊花非。水收四面郊原阔,霜入千山草木稀。已分沧洲付吾道,便应从此下渔矶。

白话文翻译:

在松江边,孤舟缓缓归来,舟中有人感慨光阴流逝。太一(指道教的元始天尊)自已期望能如莲叶般清幽,白衣人又何苦怨恨菊花不盛开呢?水面收缩,四周的乡野显得开阔,霜降入千山,草木逐渐稀疏。已经将沧海与我道理的分离,便应该从此驶向渔矶了。

注释:

  • 松江:指松江河,流域风光优美的地方。
  • 牢落:孤独的样子,形容舟的孤寂。
  • 太一:道教中的最高神,象征着宇宙的本源。
  • 莲叶:象征清静和纯洁。
  • 白衣:指文人或隐士,代表一种高洁的生活态度。
  • 菊花:常象征坚韧和高洁,指代秋天的花,表示一种时光的流逝。
  • 沧洲:古代指代海洋或大江大河,象征着广阔的天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阮,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太详实,主要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具有浓厚的道教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重阳节(九日),诗人选择在松江独自泛舟,借景抒情,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及对人生理想的思考。诗中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

诗歌鉴赏:

《九日独泛松江》通过描绘松江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诗中“松江牢落一舟归”开篇,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诗人在此情此景中,自然会对生命的意义产生深思。接着“中有人惊岁月违”,表现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伤。

接下来的“太一自期莲叶是,白衣何恨菊花非”,将道教思想融入其中,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人希望像莲叶一样清幽自在,而对白衣人(隐士)而言,菊花的凋谢似乎也不必太过怨恨,反映出一种豁达的态度。

“水收四面郊原阔,霜入千山草木稀”,描绘了秋冬交替的景象,表现出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最后两句“已分沧洲付吾道,便应从此下渔矶”,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坚定追求,虽然人生道路曲折,但他依旧愿意追逐自己的理想。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王阮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松江牢落一舟归:描写诗人独自泛舟的情景,舟的孤独感与松江的静谧相结合。
  2. 中有人惊岁月违:舟中有人感叹光阴的流逝,表露出对时间的无奈感。
  3. 太一自期莲叶是:表达诗人向往的理想境界,莲叶象征着清净与自我约束。
  4. 白衣何恨菊花非:借白衣人的视角,反映对自然变化的包容,菊花的凋谢不必怨恨。
  5. 水收四面郊原阔:描绘秋冬时节,水面收缩,乡野显得开阔,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空间的变化。
  6. 霜入千山草木稀:描写霜降后自然界的景象,草木稀少,暗示生命的衰退。
  7. 已分沧洲付吾道:暗示诗人与自然、理想的分离,表达追求理想的坚定决心。
  8. 便应从此下渔矶: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愿意继续追寻理想与自由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太一自期莲叶是”,将理想生活比作莲叶,体现出诗人的追求。
  • 对仗:如“水收四面郊原阔,霜入千山草木稀”,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中有人惊岁月违”,赋予人以感情,表现出对时间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也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一种知足常乐的豁达态度。

意象分析:

  • 松江:象征宁静与孤寂。
  • 莲叶:象征理想与清净。
  • 菊花:象征坚韧与时光的流逝。
  • 水与霜:象征生命的变迁与自然的轮回。
  • 渔矶:象征追求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松江牢落一舟归”所表达的情感是?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兴奋

  2. “太一自期莲叶是”中的“太一”指的是哪个宗教的神明? A. 佛教
    B. 道教
    C. 儒教
    D. 基督教

  3. 诗中提到的“白衣”象征什么? A. 官员
    B. 隐士或文人
    C. 商人
    D. 战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王之涣
  • 《秋夕》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但更多的是对人生苦短的感叹。
  • 《秋夕》: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象,但情感更加浓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王阮诗文集》

相关查询

木兰花慢 沈柏寒临大痴富春山图长卷,属题。柏寒六十后始学画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柏庐入京过宁偕登北极阁感赋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次胡笔峰迁居韵 木兰花慢 长安怀古 木兰花慢·赠上海市人民政府徐平羽秘书长,徐方兼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木兰花慢 感春,和苍虬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和青萍居士悼亡姬之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韵叶 难解难分 单人旁的字 主客颠倒 虎咽狼吞 幺字旁的字 橐饘 韋字旁的字 积德累善 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饮酒茹荤 力字旁的字 强俊 篇秩 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信马游缰 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