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0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03:39
海激天翻电雹真,苍枝十丈擘为薪。
须臾龙卷他山去,误杀田头望雨人。
海浪翻腾,天空闹得如电闪雷鸣,冰雹如真。苍老的树干被风刮得十丈高,仿佛要用来烧火。转瞬之间,龙卷风卷走了他山的云雾,却误伤了田间期待雨水的农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龙卷”与“电雹”的自然现象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自然的无情与变化。
作者介绍:
潘牥,宋代诗人,字仲明,号穷庐,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雷鸣不雨》创作于战乱频繁的年代,正值农人期盼降雨以保丰收之时,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对农人命运的关切与对自然无常的感慨。
《雷鸣不雨》是一首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反映人类生存状态的诗作。诗的开头以“海激天翻电雹真”描绘了暴风雨的来临,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随即,诗人转向对于苍老树木的描写,仿佛是自然的牺牲品,被暴风雨无情地撕扯,象征着自然界的残酷与无情。接着,诗中出现的“龙卷”意象,象征着不可预测的自然力量,突显出人的渺小与无奈。最后一句“误杀田头望雨人”则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推向了高潮,农人期待雨水,却因自然剧变而遭受误伤,表达了对农人命运的深切同情与对自然的无奈感慨。这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威力与人类的脆弱,深化了对生存困境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使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比如“海激天翻”形象地比喻了海面和天空的动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剧烈变化,表现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和对生存的思考,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海激”在诗中指的是:
A. 海浪平静
B. 海浪翻滚
C. 海面干枯
D. 海水清澈
诗中“苍枝十丈”描写的是:
A. 树木的高度
B. 树木的颜色
C. 树木的形态
D. 树木的年龄
“误杀田头望雨人”主要表达了:
A. 农人的快乐
B. 自然的美丽
C. 农人的无奈与悲伤
D. 农人的丰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雷鸣不雨》与李白的《静夜思》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前者通过自然现象反映人类命运的无奈,后者则通过月夜引发对故乡的思念,均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