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感庭秋 全真

《感庭秋 全真》

时间: 2025-05-06 19:26:14

诗句

阴阳悉备道风淳。

精粹保天真。

分擘刚柔动静,炼九还、丹体清新。

扶持一性已通神。

触处露全身。

了了三空无碍,混太虚、体净超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26:14

原文展示:

阴阳悉备道风淳。精粹保天真。分擘刚柔动静,炼九还丹体清新。扶持一性已通神。触处露全身。了了三空无碍,混太虚体净超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道教哲学中的阴阳和谐,强调保持一种纯净的、自然的状态。通过调和刚柔、动静,炼制九品还丹,使身体和精神都得以清新。扶持内在的本性,已经通达了神的境界。无论在哪里,都是全身的自然显露。了悟了三空的境界,融入无边的太虚,身心都超越了世俗的尘埃。

注释:

  • 阴阳:道教哲学的基本概念,代表宇宙中的两种相对力量。
  • 道风:道教的风尚、气质。
  • 精粹:指精华、纯粹的东西。
  • 九还丹:道教炼丹术中的一种丹药,象征长生不老。
  • 三空:指空无、无形、无碍的境界。
  • 混太虚:融入无边的虚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吉昌,元代诗人,致力于道教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他的诗作常常融入道教哲理,探讨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 创作背景:在元代,社会动荡,文化多元。王吉昌通过此诗表达对道教的理解与追求,渴望在纷扰的世俗中找到一种内在的平和。

诗歌鉴赏:

《感庭秋》是一首极具道教哲学内涵的诗作。诗中通过对阴阳、刚柔、动静的调和,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宁静的智慧,诗人通过炼制九还丹,象征着对生命本质的追求,反映了他对生命真谛的探索。每一句都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洞察。最后,诗人提到“混太虚体净超尘”,更是将个人的精神追求与宇宙的广阔相结合,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道教的哲学思想,也体现了王吉昌高超的诗歌技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阴阳悉备道风淳”:阴阳二气齐备,体现自然的和谐美。
    • “精粹保天真”:强调保持一种纯净的状态。
    • “分擘刚柔动静”:探讨刚与柔、动与静的调和。
    • “炼九还丹体清新”:通过修炼达到健康和清新的身体状态。
    • “扶持一性已通神”:保持内在本性,已达至神的境界。
    • “触处露全身”:无论在哪里都能体现自然的真实。
    • “了了三空无碍”:理解了空无的境界,无所障碍。
    • “混太虚体净超尘”:融入虚无的境界,超越尘世的纷扰。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刚柔动静”形成对仗,增加韵律感。
    • 比喻:将炼丹比作身体和精神的提升。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道教哲学的探讨,传达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

意象分析:

  • 阴阳:象征自然法则与生命的对立统一。
  • 九还丹:代表长生与对生命本质的追求。
  • 三空:象征超越世俗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还丹”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长生不老
    • C. 名誉
    • D. 权力
  2. “阴阳悉备”强调了什么?

    • A. 人与神的关系
    • B. 自然的和谐美
    • C. 社会的动荡
    • D. 个人的奋斗

答案

  1. B. 长生不老
  2. B. 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苏轼

诗词对比

  • 王吉昌的《感庭秋》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有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思考,但王吉昌更强调道教哲学,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道教文化与诗歌》
  • 《元代诗人王吉昌研究》

相关查询

劳山纪游百咏选七十九首 其四十六 题静明园十六景 其九 采香云径 从辟沪南道中晓征三首 鸿门 送雪峰殿主化灯油兼简临川道友 再至采石醉歌 中元谒陵答体斋学士赠行韵二首 其一 书赵茂才传后 其四 龙州对月 塞上曲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化外之民 龝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包含万的词语有哪些 目呆口咂 林林总总 临完 者个 卤字旁的字 轻嘴 问事杖 书砚 一鼻孔出气 云窗雾槛 几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