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4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47:13
回雁霜钟,湘东梅月,游宦未妨羁旅。
选韵挑镫,消寒添酒,华簪雅共尊俎。
奈冰雪刘叉去,无缘问连句。
潭州路。想扁舟犯寒东下,早孤负官阁翠酣红舞。
鸳瓦不留人,又吟鞭敲雪何处。
粥嫩糕甜,好年光正在岁暮。
便貂裘典尽,差胜黄紬衙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寒冷的季节中,沿着潭州的路,感受到孤独与惆怅的情感。回雁声声,霜钟敲响,湘东的梅花与明月交相辉映,然而身为游宦的我,却始终未能摆脱羁旅之苦。选韵挑灯,寒夜加酒,华美的簪子与雅致的酒席共襄盛举。可惜冰雪已使我与友人刘叉失去联系,无法相聚吟咏。想起东下的扁舟,早已辜负了官阁的美丽舞姿。鸳瓦下的人已无踪影,吟唱的声音在雪中回荡,不知何处去寻。年末时光,粥嫩糕甜,正是美好的年光。即便貂裘已经典尽,仍旧胜过黄紬的衙鼓声。
王闿运(1682年-1759年),字季和,号潜溪,清代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词风格清丽而含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王闿运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风格受到了前人影响,同时又具个人特色。
《献仙音》创作于王闿运游宦生涯中的某个寒冬季节,体现了他对游宦生活的感受与思考。诗中描绘的场景与情感,反映了他对友情、孤独与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献仙音》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展现了清代文人特有的情怀与生活状态。诗的开头通过“回雁霜钟,湘东梅月”描绘出冬日的寒冷与宁静,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作者提到“游宦未妨羁旅”,表现了他对仕途的无奈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中描绘的宴饮场景,既体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也暗示了孤独感的加重。虽然在寒冷的季节中仍有酒席相伴,但“奈冰雪刘叉去,无缘问连句”却让人感受到友谊的缺失。此时的他,虽然身处美景之中,心中却是无比惆怅。
后半部分的意象转化,扁舟与鸳瓦的描绘更是突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但现实的残酷与孤独却将其压抑,形成鲜明对比。“粥嫩糕甜,好年光正在岁暮”一句,将年末的温馨与孤独交织在一起,令人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友谊缺失的深切思考。
本诗运用了比喻、对仗和意象等多种修辞手法。比喻体现在“鸳瓦不留人”的表述中,象征着温馨的居所与人情的缺失。对仗则在诗的各句中体现出节奏感,如“选韵挑镫,消寒添酒”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现孤独与惆怅。尽管外界的美好与温暖存在,但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始终无法满足,形成强烈的对比。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诗人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刘叉”是指: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好年光正在岁暮”表达了对____的感慨。
判断题:诗中使用的意象多与春天的景色相关。(对/错)
《春江花月夜》与《献仙音》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