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0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04:22
仿昭代诸家体三十八首 三十一 陈徵君继儒 閒居
作者:王夫之 〔明代〕
衡门过雪草心蠲,
玉茗胎红透始暄。
乍响青松烹紫笋,
閒移斑几就黄绵。
茅山书至兼酬药,
上海鹤归未买田。
熟煮清酤添箬裹,
为移春闰入新年。
全诗翻译:
在寒冷的雪后,门外的草心已开始清新;
玉茗的芽先红后绿,阳光普照开始温暖。
乍然听到青松间传来烹饪紫笋的声音,
悠闲地把斑驳的桌子移动到黄绵的地方。
茅山的书信寄到了,顺便也带来了药材;
上海的白鹤归来,却还没有买下田地。
熟煮的清酒再加上箬叶的裹着;
为了迎接春天,春闰带来了新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提及的“茅山”与道教文化有关,茅山是许多文化活动和典籍的发源地,象征着诗人的学识和追求。诗中提到的“白鹤”常常象征着高洁和长寿,反映出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
作者介绍:
王夫之(1619年-1692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和学者,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主题,体现出对道家思想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闲适的生活状态中,反映了作者在政治动荡时期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明他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
王夫之的《闲居》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诗的开头通过“衡门过雪草心蠲”描绘了一个清新宁静的环境,雪后的草心象征着生命的复苏,暗示着希望和新生。在接下来的描写中,“玉茗胎红透始暄”传达出春天的温暖和生机,令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诗中乍然传来的“青松烹紫笋”的声音,带有一种生活的惬意和闲适,体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与热爱。通过“閒移斑几就黄绵”的行动,展现了诗人对环境的主动适应与享受,反映出一种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提到“茅山书至兼酬药”,展现了他对文化的追求与对道教的向往,同时“上海鹤归未买田”则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无奈。诗的最后两句通过饮酒和迎春的意象,表达了对新年和生活的期待。
整首诗以闲适的态度贯穿始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文化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淡然态度,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宁静而深邃的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对文化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热爱。诗人以淡然的态度面对生活,展现了对新生与希望的期待。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传达了诗人的生活哲学与内心情感,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闲居》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A. 杜甫
B. 王夫之
C. 李白
“茅山书至兼酬药”中的“茅山”代表什么?
A. 一种植物
B. 道教名山
C. 诗人的家乡
“青松烹紫笋”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闲适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夫之的《闲居》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但王夫之更注重细腻的生活场景,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哲理的思考和孤独的情感。两者共同反映出中国古代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