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5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55:00
偶遇省参白辅之辅之与之偕行因出中秋诗倚韵奉答
——王缜
秋高凉露洗炎歊,月朗风轻雾气消。
天上玉楼开宝镜,人间仙客遇蓝桥。
诗从古调惊春雪,路藉南行叹黍苗。
百岁此宵能几许,玲珑试听小童谣。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夜晚,凉爽的露水洗净了炎热的气息,明亮的月光下,微风轻拂,雾气消散。
天上的玉楼打开了宝镜,人间的仙客在蓝桥上相遇。
诗歌从古老的调子中激发出春天的雪花,南行的路上感叹着黍苗的成长。
在这百岁之夜,我们能有多少个这样的时刻呢?玲珑的声音里传来小孩儿的歌谣。
作者介绍:王缜,明代诗人,字子韬,号澄斋,生于明万历年间,擅长诗词,尤其在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情感方面有独到之处。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中秋佳节,正值天高气爽、月明风清之时。诗人应友人之邀,出行游玩,借景抒怀,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及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王缜的这首诗以中秋为背景,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开篇描绘了清秋夜的宜人气候,通过“秋高凉露洗炎歊”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清新与凉爽,洗去炎热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一丝丝的惬意。而“月朗风轻雾气消”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月光的明亮,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联,王缜借用“天上玉楼开宝镜”和“人间仙客遇蓝桥”来描绘天上人间的美好相遇,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暗示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古调惊春雪”,则体现了诗人在传统文化和自然界之间的联结,表明了他对古诗的敬仰与对生命的反思。在最后两句,诗人通过“百岁此宵能几许”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玲珑试听小童谣”则带有一种轻松的调侃,暗示着即使人生短暂,仍应珍惜眼前的欢乐与美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中秋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百岁此宵能几许”中的“百岁”指的是什么?
诗中“天上玉楼开宝镜”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