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1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17:05
远客夜衣薄,厌眠待鸡鸣。一床空月色,四壁秋蛩声。守淡遗众俗,养疴念馀生。方全君子拙,耻学小人明。蚊蚋亦有时,羽毛各有成。如何骐骥迹,踡跼未能行。西北有平路,运来无相轻。
远道而来的客人夜里衣衫单薄,厌倦了睡眠盼望着鸡鸣。一床只映出空荡的月光,四周响起秋天蟋蟀的声音。我守着淡泊的心态,抛弃了世俗的纷扰,养病的同时思念着余生。即使是君子也会笨拙,耻于学习小人的聪明。蚊虫也有出没的时机,翅膀各有其成。我又怎能像骐骥那样有名的马,虽有才华却被困于低谷。西北方有平坦的道路,运来物品却无人轻视。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天台,唐代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质朴的风格闻名,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自然景色以及生活琐事,擅长以清晰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情感。
此诗创作于孟郊晚年,因病在家修养,诗中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感受,表达了对社会的淡泊和对生命的珍惜。
这首诗展现了孟郊在病榻之上的自省与感悟,诗中的意象与情感交织,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首联以“远客夜衣薄”开篇,描绘了深夜的孤寂与寒冷,令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孤单。接下来的“厌眠待鸡鸣”则表现出一种对清晨的渴望,似乎期待着新生的来临。
中间几句,诗人将个人的病痛与对世俗的看法结合起来,表达了“守淡遗众俗”的心理状态,显示了一种与世无争的高洁情操。诗中提到的“方全君子拙,耻学小人明”更是直抒胸臆,表现出对小人智慧的蔑视,强调了君子应有的本色。
末尾两句以“骐骥”和“西北有平路”作结,前者象征着才华与理想,后者则代表了人生的可能性。诗人在此自问自省,虽然面临种种困境,但仍然期望能够找到通往未来的道路。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个人处境的深切思考,也有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展现了孟郊高尚的品质与深邃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病痛与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孟郊高洁的品格与独立的人生观。
诗中“远客”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诗人自己
C. 路人
D. 远道而来的客人
诗中提到的“骐骥”象征什么?
A. 小人
B. 理想与才华
C. 朋友
D. 生活
诗人对小人的态度是?
A. 羡慕
B. 赞美
C. 蔑视
D. 无所谓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