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5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9:54
饥雪吟
作者: 孟郊 〔唐代〕
饥乌夜相啄,疮声互悲鸣。
冰肠一直刀,天杀无曲情。
大雪压梧桐,折柴堕峥嵘。
安知鸾凤巢,不与枭鸢倾。
下有幸灾儿,拾遗多新争。
但求彼失所,但夸此经营。
君子亦拾遗,拾遗非拾名。
将补鸾凤巢,免与枭鸢并。
因为饥雪吟,至晓竟不平。
在寒冷的夜晚,饥饿的乌鸦互相啄食,受伤的哀鸣声此起彼伏。
冰冷的肠子如同刀锋,天意无情,没有曲折的情感。
大雪压弯了梧桐树,折断了木柴,造成了无数的险境。
怎么知道鸾凤的巢,不与枭鸢的巢相倾斜?
下面有个幸运的孩子,捡到遗失的东西,争夺新奇的玩意。
只求别人失去的,却夸耀自己经营的成果。
君子也在拾遗,拾遗并非为了名声。
将要修补鸾凤的巢,避免与枭鸢相并。
因为饥雪的缘故,直到清晨仍感到不平静。
作者介绍:孟郊(751年-814年),字少白,号孟东野,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质朴、深邃的情感著称,常常表现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人性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之时。孟郊通过描绘饥荒与寒冷的情景,表达心中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饥雪吟》是一首充满悲凉和深刻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饥饿的乌鸦、冰冷的肠子等意象,表现出自然界的残酷与人间的疾苦。诗的开头,饥乌相啄,声声哀鸣,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似乎在诉说着无情的现实。接着,"冰肠一直刀"的意象,更是将冷酷的生存现状形象化,令人感受到刺骨的寒冷与绝望。
诗中提及的“鸾凤巢”与“枭鸢”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高洁与卑劣的生活境遇。孟郊在这里以对比手法,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与人性的复杂。下文提到的“拾遗”则让人反思,人在困境中会如何选择,是否仍能保持高尚的品德。诗的结尾“因饥雪吟,至晓竟不平”,不仅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也流露出一种愤懑不平的情绪,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该诗围绕饥饿与寒冷,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感慨与对人性高尚的坚持,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
诗词测试
饥乌在诗中象征什么?
“冰肠”这一意象主要体现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拾遗”意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