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1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19:40
最高楼·暮春
作者: 薛昂夫 〔元代〕
花信紧,二十四番愁。风雨五更头。
侵阶苔藓宜罗袜,逗衣梅润试香篝。
绿窗闲,人梦觉,鸟声幽。
按银筝学弄相思调。
写幽情恨杀知音少。
向何处,说风流。
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
落花中,流水里,两悠悠。
花信传来,愁绪已达二十四番。夜里的风雨正酝酿着愁苦。
阶前的苔藓适合穿着罗袜,梅花的香气湿润了衣衫。
绿窗前闲坐,梦中醒来,听见鸟鸣声幽幽。
弹着银筝,试着演奏思念的曲调。
写下这份幽情,恨不得知音太少。
我该往何处去,谈论风流韵事呢?
一丝杨柳带来了千丝的怨恨,三分春色二分已然休息。
在落花中,在流水里,情绪两相悠然。
作者介绍: 薛昂夫,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主要以词作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时事,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暮春时节,春天的气息渐渐消散,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春天的美好与短暂,以及对知音的渴望,构成了诗的情感底色。
《最高楼·暮春》是一首典型的元代词作,展现了诗人在暮春时节的复杂情感。全诗以“花信”开头,引出春天的气息,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愁苦,显示出春天的脆弱与短暂。诗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细腻入微,尤其是苔藓、梅花、鸟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生动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
诗人通过“按银筝学弄相思调”的描写,表现了自己的孤独与对知音的渴望,这种情感在“写幽情恨杀知音少”中得到了强化。诗的最后,以“落花中,流水里,两悠悠”收尾,展现了一种无奈与惆怅,似乎在感叹春天的流逝与情感的孤寂。
整首词在意境上层层递进,从对春天的描绘,到对情感的思考,最后回归于对人生无常的叹息,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元代词作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怀与对知音的渴望,透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折射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花信”指的是什么?
A. 花的颜色
B. 春天的到来
C. 花的种类
“恨杀知音少”是什么意思?
A. 对朋友的怀念
B. 对知音的渴望与惋惜
C. 对生活的满意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