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2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20:28
不闻钟声出上方。
萧条永巷树荫长。
夜深独自叩僧房。
古像负墙垂旧幔,
孤灯照殿暗佛幢。
归时月影下禅堂。
不听见钟声从上方传来,
萧条的长巷中树影斜长。
夜深人静,我独自敲响僧房的门。
古老的佛像靠在墙上,垂下旧的幔帘,
孤独的灯光照亮了昏暗的庙殿和佛幢。
归来的时候,月影洒在禅堂下。
金启孮,近代诗人,生于清末,致力于诗歌创作,尤其擅长古风,代表作品有多首。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常常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浣溪沙 大召》创作于金启孮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感慨。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寺庙景象,表现了人们在喧嚣世界中的孤独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这首《浣溪沙 大召》通过清幽的寺庙夜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宁静的渴求。开篇“不闻钟声出上方”,点明了环境的寂静与冷清,钟声作为寺庙的声音,通常给人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但此时的沉寂反而使人感到一种失落与孤寂。接下来的“萧条永巷树荫长”,让人联想到长长的巷子被树荫覆盖,显得更加萧瑟,诗人或许是在反思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孤单。
“夜深独自叩僧房”,表现了诗人孤独的身影,夜深人静,只有他一人敲响僧房的门,似乎在寻求内心的安宁。“古像负墙垂旧幔,孤灯照殿暗佛幢”,描绘出一幅古朴的庙宇图景,古老的佛像与旧帷幕,孤灯的光照亮了昏暗的殿堂,象征着信仰在黑暗中的微弱光芒。最后一句“归时月影下禅堂”,将整首诗的意境推向高潮,月影下的禅堂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归宿与内心的平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传达出对孤独的反思与对内心安宁的追求,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现孤独与内心的渴望。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的独自探访,象征着对内心安宁的追求与思考,反映出对信仰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思索。
诗中提到的“钟声”是来自哪里?
诗人夜晚独自叩响的是哪个地方的门?
“孤灯照殿暗佛幢”中的“孤灯”象征什么?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金启孮的《浣溪沙 大召》在情感上更加内敛,李白诗中较多的情感抒发与金启孮的孤独思考形成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月亮的描写,但金启孮的月影更倾向于内心的反思,而李白则是对故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