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1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14:00
行香子·废寺
作者: 曾廉 〔清代〕
行过翠微,大众歔欷。
说如来久闭金扉。
水精域里,无限凄其。
看粪著头,雨注面,草齐眉。
悟到三生,旧果依稀。
护法人不彻元微。
若除魔道,重证禅机。
只贝叶经,伊蒲馔,水田衣。
在翠微山上漫步,众人都在叹息。
有人说释迦如来已经封闭了金色的大门很久了。
在水晶般的境界中,令人无尽感到凄凉。
看那粪土落在头上,雨水打在脸上,草木长得齐眉。
领悟到这三生的轮回,旧日的果实依然模糊可见。
护法的僧人却无法彻悟那深邃的真理。
如果能除去魔障,重新证悟禅机。
只需贝叶经、蒲团、和水田的衣物。
作者介绍:曾廉,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从其作品可以看出他深厚的佛教修养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佛教文化受到一定冲击。诗人通过描绘废寺的景象,表达了对佛教衰落的惋惜与对真理的追求。
《行香子·废寺》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一处荒废的寺庙,表达了对佛教的思考与对生命的感悟。诗的开头,翠微山的景色与众人的叹息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在暗示着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随后的几句,诗人提到“如来久闭金扉”,这不仅是对佛教的反思,也暗示了人们内心信仰的缺失。
“水精域里,无限凄其”,描绘了一个理想而又凄凉的境地,水晶般的明净与凄凉交织,显示出人们对美好境界的渴望,却又夹杂着失落感。后半部分,诗人提到“悟到三生,旧果依稀”,表达了对轮回与因果的体悟,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超脱世俗。
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词的韵律,音调婉转,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哲理,曾廉引导读者在对废寺的感慨中,反思人生的意义与信仰的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本诗探讨了信仰与现实的矛盾,表现了对佛教衰落的惋惜,同时呼唤内心的归宿与宁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如来”指的是谁?
“水精域”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对废寺的感慨主要是因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