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9:31
桃叶繁枝,杨花满路。
夕阳西下春归处。
梦痕应向梦中寻,
觉来惆怅知何处。
淡墨如烟,幽香如雾。
锦书应有珍珠附。
罗衣宽尽不胜愁,
开帘怕听黄昏雨。
桃树的叶子繁茂,杨花洒满了道路。
夕阳西下,春天的归处已然消逝。
梦中的痕迹应该在梦中寻找,
醒来时的惆怅又该去往何方?
淡淡的墨香如烟,幽幽的香气似雾。
信笺上应有珍珠相伴。
宽大的衣衫难以承受心头的愁苦,
打开窗帘又怕听到黄昏时的细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夕阳西下”常用来象征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常见于古代诗词中,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
作者介绍:
赵文漪,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她的作品往往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正值万物复苏之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春天的惆怅与对美好回忆的追寻。
《踏莎行 其三》是一首充满春意与惆怅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将春天的美好与人内心的失落感巧妙结合。开篇的“桃叶繁枝,杨花满路”,生动展现出春天的气息,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场景。然而,随着“夕阳西下春归处”的出现,诗人将时光的流逝与春天的结束结合在一起,暗示着美好的事物终究会消逝。接下来的“梦痕应向梦中寻”,显示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表现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惆怅与哀伤。
后半部分的描写中,诗人用“淡墨如烟,幽香如雾”来形容自己的情感状态,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复杂的感受。而“罗衣宽尽不胜愁,开帘怕听黄昏雨”则通过对衣服与雨声的描绘,展现出内心的脆弱与忧愁,似乎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失落的心情。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深刻反映了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春天的怀念与对过往美好的追忆,表现了人随着时光流逝而产生的惆怅与孤独感。诗中运用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桃叶”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凋零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诗中的“夕阳西下”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时间的无所谓
“开帘怕听黄昏雨”中的“黄昏雨”象征着什么?
A. 快乐的时光
B. 失落与忧愁
C. 新的开始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赵文漪的《踏莎行 其三》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均以女性的视角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赵文漪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随之而来的惆怅,而李清照则在回忆中更多展现了一种对往昔的深刻思念与不舍。两首作品都在各自的背景下展现了女性细腻的情感,值得进一步探讨与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