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5:50
怅望雕轮,亲书凤纸。
斑骓明下双僮侍。
侬家瑶水一枝莲,
羞同青翰舟中比。
朱鸟窗虚,红鸾扇倚。
万重山隔婵娟子。
吴淞一半化醇醪,
情波醉得檀奴死。
我怅然地望着雕花的车轮,亲手写下信笺。
斑驳的骏马下有双侍者侍奉。
我家瑶水旁的一枝莲花,
羞于与那青色的翰舟相提并论。
朱鸟在窗外飞翔,红鸾扇倚在一旁。
万重山脉将我与那嫦娥隔开。
吴淞江的一半已化作醇酒,
我在情波中醉得檀奴(美丽的女子)都要死去。
樊增祥(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作诗多以自然和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婉约。
此诗作于樊增祥思念故人或爱人之际,表达了他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踏莎行 其三》是樊增祥描绘情感世界的一幅生动画卷。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开头的“怅望雕轮,亲书凤纸”,即刻唤起一种对美好往事的追忆,车轮与信笺象征着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接着,诗人以“斑骓明下双僮侍”描绘了身边的侍者,暗示其地位的尊贵,但这一切与他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
“侬家瑶水一枝莲,羞同青翰舟中比”,这一句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也流露出作者对自我价值的反思与不安,莲花的纯洁与骏舟的高贵之间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朱鸟窗虚,红鸾扇倚”,描绘了窗外的美好景象,但“万重山隔婵娟子”则让人感受到那份遥不可及的思念之情,山的高峻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最后,诗的尾声“吴淞一半化醇醪,情波醉得檀奴死”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吴淞江的美酒象征着醉人的情感,醉得连美丽的女子都似乎无法承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爱的渴望,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美好往昔的怀念。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深情的思考,情感基调深沉而婉约。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樊增祥
c) 李白
“朱鸟窗虚”中的“朱鸟”象征什么?
a) 友谊
b) 美好的爱情
c) 亲情
“万重山隔婵娟子”中“万重山”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阻隔和思念
c) 自然景观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相信能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