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4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40:12
《贺新郎 中秋前五日看早桂》
作者:陈维崧
灏气收残暑。恰金飙夜来染就,小山幽树。丛桂离离香满径,正值秋棠开处。掩映也倍添娇妩。红烛三条围锁院,记妲娥不肯相怜取。平生恨,那堪数。思量旧事多如雨。忆前生婆娑曾在,清虚之府。沦谪红尘三十载,却羡广寒清苦。忘不了花阴玉兔。月到中秋光定满,折花枝吾欲骖鸾去。再快作,霓裳舞。
这首词描绘了在中秋前夕,天气渐渐转凉,夜风轻拂,桂花香气弥漫的场景。小山和幽静的树木映衬着这一幅美丽的秋景,正是秋棠花盛开的时节。花香更显得娇美动人。词中提到红烛在院中摇曳,回忆起妲娥(嫦娥)不愿与人相怜的往事,令人感到遗憾。回首往昔,往事如同雨水般纷纷而至。想起前生曾在清虚的仙府中舞动,流落人间已三十年,心中却依然羡慕那孤寂的广寒宫。无法忘怀那花影和月兔。等到中秋之夜,月光明亮,我想折一枝桂花,骑上神鸾飞去。希望能再快一些,跳起霓裳舞。
作者介绍:陈维崧(1626-1684),字元晦,号秋水,晚号梅花庵主,清代词人,擅长填词,尤其在中秋题材上有独特的见解。其作品常带有浓厚的个性与情感,体现了个人的遭遇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中秋前夕,正是桂花盛开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团圆的象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月亮、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思念。
陈维崧的《贺新郎 中秋前五日看早桂》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前夕的自然景色及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际遇的感慨与思索。开头部分以“灏气收残暑”引入,生动地勾勒出秋天的气息,接着通过“金飙夜来”描绘了秋夜的清凉,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接下来的描写则更加细腻,丛桂的香气充盈小径,仿佛让人沉浸在桂花的芬芳中,正值秋棠花开,白话文的翻译中提到“掩映也倍添娇妩”,展现出自然与人间的和谐美。通过对“妲娥”的提及,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古代神话相结合,表达了对爱情和美的向往。
在思念与遗憾的情感中,诗人表现了对往生的追忆,词句中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世的失落,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诗的最后,借中秋的明月,表达了诗人想要脱离尘世、追求自由与美好的愿望,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富有情感的诗意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以中秋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妲娥”是指哪个人物? A. 仙女 B. 王后 C. 女神 D. 妇人
诗中“红烛三条围锁院”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宴会 B. 祭祀 C. 温馨的家 D. 舞蹈
诗人对往事的回忆被比作什么? A. 流水 B. 雨水 C. 风 D. 花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贺新郎 中秋前五日看早桂》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词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