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4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41:22
虽则仇平仲,何曾问大年。
崇宁一相拜,元祐几人全。
虽然仇平仲(指的是仇英),但他又何曾询问过大年(指的是大年岁月)呢?在崇宁年间(指宋徽宗时期),有多少人能够全都安稳呢?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孟和,号景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在豪放和清丽的风格上都有所探索。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宋代,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表达对当时政治的失望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与人事无常的思考。从“虽则仇平仲”一句中,可以看出对仇英的评价,虽然他是名将,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力量似乎显得微不足道。接着提到“大年”,则是对时间流逝和社会变革的感慨,表明即使是出色的人物,也难以改变历史的进程。
“崇宁一相拜,元祐几人全”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无常,崇宁年间的政治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元祐时期的动荡则使得许多人在历史的舞台上消失。诗人在此不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政治的无奈和对人性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忧虑和感慨,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历史的无常与个人命运的渺小,反映了作者对政治的失望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仇平仲”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崇宁”与“元祐”指代的是哪个朝代?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什么样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