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3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35:46
点绛唇(和向芗林木犀) 作者: 杨无咎 〔宋代〕
借问嫦娥,当初谁种婆娑树。
空中呈露。不坠凡花数。
却爱芗林,便似蟾宫住。
清如许。醉看歌舞。同在高寒处。
这首词开头询问嫦娥,最初是谁种下那摇曳的树?在空中露珠晶莹剔透,仿佛不落入凡尘的花朵。诗人却偏爱芗林,犹如居住在月宫一般。如此清雅,醉心于歌舞,依然身处那清冷的高处。
作者介绍:杨无咎,字子华,号山人,宋代诗人,以词作见长,作品多抒情,表达对自然和人世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文人雅集盛行之际。诗人借用嫦娥、芗林等意象,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点绛唇》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词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全词以嫦娥为引子,生动地描绘了月宫的美丽与神秘,同时又通过对芗林的喜爱表现出对人间美好事物的向往。词中“借问嫦娥”开篇,便引出一种悠远的情思,令人遐想联翩。
诗人以“婆娑树”作为自然的象征,展现了自然的灵动与生机,接着提到“空中呈露”,增添了清丽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后半部分“却爱芗林”,则将目光转向地面的美好事物,表达了诗人对人间情感的珍视。最后一句“醉看歌舞”,则展示了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尽管处于高寒之地,却依然能沉醉于生活的美好中。
整首词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优雅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给人以情感的共鸣与思考的空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热爱,流露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执着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点绛唇》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嫦娥”是指什么?
诗中的“婆娑树”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