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5:21
作者: 杨无咎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瓦枕藤床,道人劝饮鸡苏水。清虽无比。何似今宵意。红袖传持,别是般情味。歌筵起。绛纱影里。应有吟鞭坠。
用瓦制的枕头,藤制的床,道人劝我饮用鸡苏水。虽然清凉无比,但是今夜的情意更胜于此。红袖子传递着酒杯,别有一番情趣。歌唱的筵席开始了,绛色的纱影中,应该有吟唱的鞭子落下。
“鸡苏水”可能源于民间饮品,在古代被视作清凉消暑之物。诗中提到的“红袖传持”,是对美丽女子的赞美,常见于古典文学中。
作者介绍: 杨无咎,字子元,号半山,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风清新、婉丽,常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自然与人生的微妙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宋代,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雅士常聚会饮酒吟唱,表达情感。诗人在此背景下,捕捉了聚会中的欢愉与温情。
《点绛唇》通过悠然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开篇的“瓦枕藤床”则以简朴的生活方式引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接着,道人劝饮鸡苏水,虽然这是一种清凉之物,但诗人却认为今夜的情意更为珍贵,这种对比展现了情感的深度与丰富。红袖传持的细节,生动地捕捉了当时的氛围,增添了几分温柔的情趣。最后一句“应有吟鞭坠”则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仿佛可以听到那优雅的音乐声,营造出一种美好的场景。
整首词的情感贯穿始终,表现了对生活、对情感的热烈追求,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雅致情怀。诗人在简单的生活细节中,寄托了深厚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珍视,强调生活中的细腻与温柔,反映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和生活态度的理解。
诗词测试:
“瓦枕藤床”中“藤床”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诗中“鸡苏水”主要代表了什么?
“红袖传持”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