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3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1:40
中秋
作者:洪皓 〔宋代〕
旧时相识惟明月,
三五而盈盈又缺。
盈时常少缺常多,
恰惟人间足离虽。
我今一别已三年,
中秋三见望舒圆。
乌衣燕子尚得返,
鸿雁正尔翔幽燕。
此时蟋蟀犹在宇,
声声悲吟正独处。
耿耿不官梦难成,
翩翩蝴蝶亦辞去。
寒阄韵咽草木黄,
金风恻恻奏清商。
援琴拟操明月吹,
调高曲古转凄凉。
母曰嗟予久行役,
宁知万晨为羁客。
乌鹊南飞飞不高,
愿为黄鹄无羽翼。
潇相水疾影沉沉,
鄂渚楼高兴又深。
明年此际知何处,
再睹婵娟照客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深切怀念,尤其是在中秋节这个团圆的日子里。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诗人三年未归,正值中秋之时再次仰望明月,思绪万千。诗中描绘了燕子、鸿雁的归来,以及蟋蟀的悲鸣,反映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尽管有明月的陪伴,但他依然感到孤独和失落,渴望归属感。母亲的叹息和对他漂泊生活的关心,更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作者介绍:洪皓,字惇和,号静斋,宋代诗人。洪皓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常常描绘自然景观与人间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中秋佳节,正值诗人因故离家三年,借助明月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家庭团圆的重视与情感的寄托。
洪皓的《中秋》以明月为引子,伸展出深厚的思乡情感。诗的开头通过“旧时相识惟明月”将读者引入一个悠远而温馨的意境。月亮的盈缺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人间情感的象征,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相对距离和情感的变化。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别离的伤感,诗人在三年的分离中,只有在中秋之际才能与明月相见,这一情感的渲染使得孤独感愈发浓烈。
诗中提到的燕子、鸿雁等意象,传达了归来的希望与失落的对比,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和细腻的观察。蟋蟀的悲鸣,翩翩起舞的蝴蝶,皆为孤独的象征,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最后,诗人展望未来的中秋,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无常生活的感叹。这种对时间流逝与人感情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情感的真挚,体现了古代诗人对家庭、故乡以及时光的思考和追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中秋节的思念与孤独展开,表现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对时间流逝、人与人之间的离别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诗人在团圆的节日中感受到的孤独,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什么?
A. 朋友
B. 离别
C. 团圆与思念
D. 自然现象
诗人离家多少年?
A. 一年
B. 两年
C. 三年
D. 四年
诗中“乌鹊南飞飞不高”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自由
C. 失落
D. 希望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