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歌谣辞。挟瑟歌

《杂歌谣辞。挟瑟歌》

时间: 2025-07-27 08:34:20

诗句

挟瑟为君抚,君嫌声太古。

寥寥倚浪丝,eP々沉湘语。

赖有秋风知,清泠吹玉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34:20

原文展示:

挟瑟为君抚,君嫌声太古。
寥寥倚浪丝,沉湘语。
赖有秋风知,清泠吹玉柱。

白话文翻译:

我抱着瑟为您弹奏,可您却嫌弃这曲调太古老。
孤单地依靠在波浪上,倾诉着湘水的语言。
幸好有秋风懂得,轻柔地吹拂着玉柱。

注释:

  • 挟瑟:抱着瑟(古代一种弦乐器)。
  • :指代诗中的对象,可能是朋友、爱人或君主。
  • 声太古:指古老的音乐声。
  • 寥寥:形容声音或景象的稀少。
  • 倚浪丝:依靠在水波上,形容环境的宁静。
  • 沉湘语:湘水之音,指代一种情感的倾诉。
  • 赖有:幸好有。
  • 秋风知:秋风懂得我的心情。
  • 清泠:清澈而凉爽,形容风的凉意。
  • 玉柱:可能指代古代的音乐器具或指代美好的事物。

典故解析:

本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湘”字暗含了屈原的《离骚》意象,湘水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与愁苦、思念联系在一起。此外,瑟作为乐器,传统上与才子佳人的音乐交流关系密切,象征着情感的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龟蒙(约公元790年-约公元835年),唐代诗人,号称“陆士龙”,以风格清新、意象独特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变化。

创作背景:

《杂歌谣辞。挟瑟歌》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时期,文人之间多有音律交流的习惯,诗中透漏出一种对音乐的追求与对情感的诉求。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音乐与自然景象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的无奈与期盼。开篇以“挟瑟”为引,展现了诗人对君主或爱人的情感寄托,然而却遭遇了对方的冷淡,形成一种反差与失落。通过“寥寥倚浪丝”,诗人将自己置于大自然的怀抱中,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美感,同时也将情感寄托于湘水之声,暗示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赖有秋风知”,表现了一种内心的寄托与希望,秋风似乎能理解他内心的情感,给人以安慰。整首诗在清冷中带着淡淡的伤感,展现了唐代诗歌典雅而又细腻的风格。

诗词解析:

  • 第一句“挟瑟为君抚”揭示了诗人的情感寄托与音乐表达。
  • 第二句“君嫌声太古”描绘对方的不满,表达了无奈与失落。
  • 第三句“寥寥倚浪丝”带有孤独之感,意象丰富,描绘了环境。
  • 第四句“沉湘语”则将情感寄托于湘水的声音,形成音韵的美感。
  • 最后两句通过秋风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人性,传达温柔的理解与慰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秋风、湘水结合,增强情感的传达。
  • 拟人:秋风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一种温情。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音乐与情感的追求,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理解,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好回忆。

意象分析:

  • :象征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 湘水:代表思念与愁苦。
  • 秋风:象征自然的理解与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挟瑟”为谁抚奏?

    • A. 自己
    • B. 君
    • C. 朋友
  2. 诗中提到的“秋风”有什么作用?

    • A. 传递冷意
    • B. 理解诗人的情感
    • C. 吹散音乐
  3. 诗中“沉湘语”指代什么?

    • A. 湘水的声音
    • B. 湘水的景色
    • C. 湘水的历史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比,陆龟蒙的作品更侧重于情感的内心表达,而王维则更多地描写自然景色的静谧与和谐。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细腻与深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江神子 江神子 江神子 江神子 浴佛日喜雨 江神子 听项屏山姊 紃 弹琴。 江神子 江神子 偶见 江神子令 江神子令 西山隐者相访 江神子慢 伪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石字旁的字 川字旁的字 彪悍 爽爽 循名课时 怕鬼有鬼 折口 黄字旁的字 巾字旁的字 臼字旁的字 三茶六礼 良能 思绪云骞 伐柯人 包含溢的词语有哪些 掩耳偷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