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3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38:50
冬夜读书
作者: 陆游 〔宋代〕
茂陵病後非平昔,
瘦骨竛竮短发疏。
红烛悔从长夜饮,
青灯喜对小年书。
圣贤亲见生非晚,
忿欲俱空死有余。
破屋颓垣君勿笑,
更阑弦诵满吾庐。
经过生病的我,身体已不如从前,
骨瘦如柴,头发稀疏。
红烛下我悔恨长夜饮酒,
青灯下我欣喜对着小年书。
圣贤亲见,活着并不算晚,
愤懑欲望已成空,死后还有余。
破旧的房屋和倒塌的围墙,您不必嘲笑,
更深的夜里,我在屋中吟诵满满的书卷。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豪放而又细腻。陆游一生屡遭挫折,特别是在政治上,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陆游晚年,他因病在家,反映了他在艰难岁月中仍坚持读书的决心。诗中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漠,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身境遇的反思。
《冬夜读书》是一首表现知识追求与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在寒冷的冬夜,尽管身体虚弱,环境简陋,但他依然选择在青灯之下,静心读书。这种对知识的追求体现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与坚守。
开篇“茂陵病后非平昔”,直接点出诗人身体的衰弱,暗示着年华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但随即转入对学习的渴望,诗人用“红烛悔从长夜饮”表现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暗示他对世俗享乐的悔恨。而“青灯喜对小年书”则表现出他在艰难环境中仍然能找到快乐与满足,这种精神的力量令人钦佩。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提及“圣贤”,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即使生命短暂,也不应懈怠;“忿欲俱空死有余”更是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放弃,突显出精神追求的崇高。
最后两句“破屋颓垣君勿笑,更阑弦诵满吾庐”则呈现出一种自嘲与自信的态度,尽管环境不佳,但他在书籍中找到了归属,且满怀激情地吟诵。这种在逆境中坚定追求知识、保持高尚情感的决心,充分展现了陆游的个性和精神风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在逆境中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体现了陆游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茂陵病后非平昔”表达了什么情感?
“红烛悔从长夜饮”中的“悔”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为何在破屋颓垣中读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陆游的《冬夜读书》对比,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在困境中对理想的坚持,但杜甫的焦虑和忧国情怀更为明显。两首诗都反映了诗人对知识和精神追求的执着,但陆游的态度更为豁达,体现出一种在逆境中昂首的精神面貌。